2015年刚刚开始,我从最初的兴奋开始,历经喜悦、惊叹、热烈、怀疑、观望、沉降,再次到积极吸收、细致聆听、由衷欣赏、明确目标,个中起起伏伏,各种体验。这是我参加宋庄大集训时,学习张文儿评课、李仑掌上咨询师培训的过程中,内心的热情、焦虑相互冲突的表现。
我的出发非常单纯。作为一个五岁半女孩子的母亲,当时忽然有种失控的焦虑:对孩子的未来走向很迷茫,在她即将进入应试教育体系时的怀疑和无力感。
这种感觉我很熟悉。在我当年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有很强烈的空虚和无力感,面对社会时那种无所适从,让我很轻易地把自已伪装起来,内心其实空洞而无所支撑。当我的孩子也面临走出家庭走入社会时,那种无力感再次㩴住我。而这次我决定行动起来,不再伪装而假装无视。
这时有幸接触到张文的公益讲座,主要内容是儿童早期儿现发展。听完两次觉得非常新奇而且有真正的帮助,第一次接触儿童心理学,知道儿童心理学是可以让孩子自己成长而强大。我马上投入精力,想在其中获得益处和指导。
这次集训,正是在我跟张文学习满一年之际、多次小班面授网络教学后,一次集中各地学员、广泛交流的培训。这让我十分兴奋起来,又能见到老师当面解惑,又能密集补充学习系统理论,还能有各地专业咨询师相处交流,这让我充满了期待。
张文的课一如地生动风趣,很多案例贯穿其中以帮助理解。从那根熟悉的横向数轴开始,从零岁开始,标注了儿童发展的时期阶段,直到60岁。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温尼柯特、拉康、荣格,各个在儿童发展不同阶段有着各自擅长的大师的理论构建的儿童心理评估系统框架,佛学的妙义、语言学的发展、不同地理气候、有差异的社会文化、西医和中医的道理、国学的深义、统统拿来主义多角度多层面与儿童养育发生了链接。
在张文滔滔引领下,尽管我知道我需要通过学习加入更多专业理论,但同时我发现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儿评课程展现出清晰的脉落。我惊叹老师的这种学科处理能力,熟读经典广泛学习后形成他自己的体系的能力,有整体感、全局观。在他带领下我热烈地反应回馈,欣喜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即使未来发生不可预知的问题、孩子未来发展将面临的阶段,我已经有所把握而了然于胸,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将来世界。
这样认真地学习还带给我第二份收益。通过运用老师教授的这套阶段发展论,时时回首我曾经的孩提时代,完成了对自己过往的梳理,发现原来在那时发生事情的背后都是有含义的,是导致我成为现在的自己的根源性由来。这样的梳理,审视关系,找到原因,我突然有种睁开睡眼看世界的感觉,对比以前凭直觉养育孩子、处理自身问题时的懵懂,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终于清新醒了。清醒冷静让我很笃定,扫除了心中的焦虑和对未来无知的无力感,而且打开内心,常常回到儿童态去重新感知世界发现新奇,去重新观察联系,,去学习用孩子的状态完成我未完成的成长。
当张文三天集训结束,,我也涌现很多疑问,也有了解理论后伴随而来的对实践无从下手的担忧,自己掌握不多运用不熟,怎么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呢?
这时候,李仑的课开始了。听说他是做团体的,讲授存在主义理论的。我想他一定有很多经验,能这样负有盛名必有真章。这样,我第一次加入了李仑的课堂。
作为掌上咨询师培训,李仑很明确地是在传授与他人构建良好健康的沟通关系。从理论开始围绕案例,呈现他的处理模式,用客观而理性的节奏控制过程,在敏锐观察后用不着痕迹的感受与对方共情,将自己完全变成一个大容器,全盘接纳对方的所有情绪及投射,让来访者打开内心释放潜意识,并与他共同探讨感受的发生、感受的转变、感受的含义。
最初在课堂上,我仔细聆听埋头飞快记录。渐渐地我停下笔,因为我发现李仑的精彩更多的还在他的外在表现中。
每当讲过一段理论,学员就分组练习。这时候一个融合的课堂被分成有各自性格和气场的小圈子。李仑正是通过这种分组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发端及含义。当练习中他清楚地分发各种情绪并要求我们表达、团队其他人猜测时,我忽然领悟到:不是我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我认领了什么情绪我成为了什么样的人,都是由我自己选择而决定的。不是我怎么被变成这样的人了?是自己主动的,是自己的力量,并控制自己成为什么样子的。
课堂上的几天,他用丰富的体验认真反馈各位学员每一个哪怕是多次重复地提问,也给台下的我们各种机会去体验他人。教室里迷漫开的,是每个人都被他接纳都被他理解、而每个人也能体会到其他人的浓郁情绪,从而配合他完成了团队的整合,使我们深深被吸引。
他在台上挥洒自如收放得体,带动了每个人,即使倾力投入九天消耗很大,即使这么多人各种情绪迸发也不受左右,他总是让我们成为主角,让我们有被理解的感受而获得把控感和自主感,他的节奏让我们始终都处于大家都满意的关系里。我想,他讲授的构建与他人关系是这么成功。
这样,我又得到这次集训的第三大收获:怎样清晰地整合、转化。他让我有了新的目标:为人处事他可以是榜样。我想,正是讲过的那样:做好我自己就好。
李仑也提到了养育关系中做足够好的父母,但他认为足够好的父母给孩子全是快乐完美的体验时,对孩子情绪发展并不好。而我,上过儿评课后,对这个“足够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足够好意味者着更丰富的层次更多起伏的体验,不仅仅只有满足孩子的需要,作为客观环境的父母,多样多层的各种感知,这样的足够好也给孩子更多不一样的体验。所以,做好自己,是需要父母通过学习做好自察自省,增加丰富自己,完成超我的。
至此,从一无所知凭直觉开始的我,在学习整整一年之际,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从最初的理论武装自己,到享受精神世界的成长,在我正四十的关键期,完成了内心的冲突、转换,在接下来,我会继续深入学习,以完成整合转化,并乐在其中。
来源:https://www.liluntuanti.com/2022/06/20/宋庄集训有感--2015年张文儿评课、李仑掌上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