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你还记得自己启蒙时,都学了什么吗?
细细想来,最多的就是朗朗上口的儿歌,譬如“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再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我们对亲属关系的认知,对数字的认知,对一些基本事物的认知,最初的最初就来源于这些启蒙的儿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77b5c159184e9297.jpg)
而古时候的小朋友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启蒙儿歌,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百千”,其中唯一称为“经”的,只有《三字经》。
古时候没有义务教育,很多人没有识字的机会,但他们大多会听过《三字经》,也能从《三字经》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它虽然是一部启蒙读物,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却是老少皆宜的国学入门读物,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道德,都浓缩在这短短的1145字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4210266c5f9d27fc.jpg)
然而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却不是我们想看就能看懂的,正因为它太浓缩了,包含了太多历史典故,导致我们看的时候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所著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就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钱教授师从季羡林先生,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他把《三字经》背后的道理和知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0ac37a0f1ece7044.jpg)
常言道: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一部《三字经》,让你从做人开始,去接触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
说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说教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说孝道: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说数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说自然: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说伦理: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说四季: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说方位: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说五行: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说做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说粮食: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说牲畜: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说情绪: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说学问: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说学史: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2327a7b8a8cfc542.jpg)
《三字经》从教育、道德说起,再到自然万物人文社会,从经说起,再到子和史。
怎么做人,怎么处世,怎么治学,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却让人常读常新,总能从其中收获新的体悟。
这一版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既有详细的解读,还有精美的齐白石水墨画做插画,既能学知识,还能受到美的熏陶,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一起来看看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0ad42c3f448a686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