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我们就是不靠谱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我们就是不靠谱

作者: 茈情岢待 | 来源:发表于2022-12-02 20:30 被阅读0次

    (一)损失厌恶 

           有时,我会很纳闷,为什么网上爆出的各种“大瓜”都是丑闻?反之,那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消息都哪去了?即便后者偶尔露一下脸,人们常常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

           读书的时候,经常听老师说谁谁谁这样一句话——就你这一条臭鱼惹的满锅里腥。当时的我听过也就听过了,压根就没深入的思考一番,为什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从来不会说,“就你这一条鲜鱼惹的满锅里香呢?”

           还有诸如,信誉的建立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而摧毁它则需要几分钟。天呐!这差别也太大了点吧。长期健康的婚姻关系不仅仅依赖于寻求幸福,更在于避免负面情况。也许一件事(比如借钱不换)就会毁掉人们花费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时间培养的友谊。比起希望路人甲过的越来越好的感受程度,我们希望路人乙过的越来越糟的感受程度会更为强烈。还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相比得到100元钱带来的片刻欢愉,损失100元钱带来的懊恼程度会更为强烈。

           究其根源,实际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我们从娘胎里就携带的一种基因。生活在远古时代的祖先们,为了安全,为了繁衍,可是要时时刻刻提防着猛兽的攻击,很有可能,上一秒他们还在啃骨头,吃牛肉,下一秒就被什么狮子、老虎叼走了。于是,久而久之,随着人们一代又一代的进化,对于各种威胁,我们的大脑总是会优先做出反应。

           我们生来就能对好与坏的某些区别进行分辨。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知道苦是不好的,甜是好的。

    (二)“知道”的错觉 

           “自从3月份看到广西的那次飞机失事,我宁愿坐高铁,宁愿坐客车,也不敢坐飞机了。除非赶时间,反正,东航的客机,我是再也不敢坐了,唉,简直太吓人了……”前几天,一位小伙伴聊起了今年春天,那次骇人听闻的空难事件   

           事实也的确如此,每一次空难事故出现的时候,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数就是会大大降低。由于飞机失事的消息太过于罕见,其导致的后果也往往过于严重,以至于人们听闻之后,会久久难以释怀。可对于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车祸,人们却早已见怪不怪了。最终,人们可能得出一个极为荒谬的结论——汽车、火车是安全的出行方式,而飞机却不是。        

           又,因为媒体对于空难的详细报道,以及专家几近详述的描绘,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次对话录音,每一次补救措施,每一个家庭,每一封遗书,每一个遗物,每一声祈祷……都让我们心有余悸。细节丰满的故事总是会为人民的行为和意图提供简单且合乎逻辑的解释。        

           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使人产生某种必然性错觉。谷歌的故事起始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两名研究生,苹果的故事起始于乔布斯曾经借住在他小伙伴父母的地下室里,可口可乐的故事起始于一瓶名不见经传的药剂……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在自己所知甚少或是谜题的答案只是初露端倪时,我们却更容易构建出一个连贯的故事。       

           我们满怀信心的以为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这份信心建立在一个稳妥的基础上:我们最大限度地忽略自己的无知。

    (三)逻辑与典型性竞争,谁会赢?

           李晓慧,31岁,单身,一位聪明又直率的女士,主修哲学。在学生时代,她就对社会上频发的家暴问题,以及诱拐妇女、儿童问题,极为关注。 

           根据这段对李女士简单的介绍后,现在问你一个问题:李晓慧是更像一名普通的银行会计,还是更像一名积极参与女权维护运动的银行会计。 

           当我第一次看到此问题的时候,直觉告诉我,嗯,她应该是后者,她的一系列详尽描述,使我断定一个典型性的结果,而且我自觉我的思考过程是极具条理性的。然而,我大错特错,从逻辑的角度思考,显然李晓慧是一名普通的银行会计,远比是一名积极参与女权的会计的概率高出很多很多。看似条理的信息,却不一定就是可能性最大的,但它们“貌似正确”,稍有疏忽,我们就很容易混淆有条理——貌似正确,和概率这三者的概念。 

           有时,销售或是专家在向我们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为了使那件事“显得”更为逼真,他们会尽量加入更多细节,甚至是带有误导性的细节,然而,往往此种情节的详述,却更不可能成为现实。

    (四)相信直觉,还是相信公式?

           假如让你重新读一遍高中,而后,你可能奋发图强,最终考入了国内一所重点医科大学。 

           正处于毕业时节的你,往返于各大医院,你希望能够在面试环节中有尚佳的表现,从而谋得一个好的归宿。 

           这天,你面试完一家自己心仪已久的医院后,内心总是忐忑不安,已经准备了好久的你,也不知为何,居然发挥失常。与你相对的一个竞争者,在临场发挥方面,显然压过你一头,可是他的履历却毫无亮点。你只能希望,面试官不会为了这少有的发挥失常,而将你拒之门外。 

           最终,你落选了。 

           当然,这不怪你,因为,面试官不仅参与了你的面试环节,而且还参与了最终的录取工作。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了,他们过于重视自己的个人喜好而忽略了很多其他信息,从而降低了有效性。当然,不要简单的相信直觉判断,但也不要完全抛弃它。 

    (五)过度自信

           公司里的一个团队,辛辛苦苦准备了两周,终于在市里举办的一次公开竞标活动中胜出,且他们已经着手开始接下来的工作了。这时,你挨个采访他们,询问此次竞标的工作中各自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最终,令你深感意外的是,几乎每一个小伙伴都说自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这与事实情况不符。 

           这就类似于,你询问每一个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两个问题:你是一个好司机吗?你是一个高于平均水平的好司机吗?不出所料,大多数司机都会回答后者。 

           在估测质量时,我们会依赖大脑呈现的信息并构建一个使估测合理的、具有逻辑的解释。一个人不可能采用自己没有想到的那些信息,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来就不知道那些信息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读后感——我们就是不靠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hy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