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博士同伴问我:“你为什么不参加演出?”语气中满是不理解。她又说:“你高挑身材好,不去可惜了。”看得出,她是真心替我想。
可我呢?上台对我来说真的不是一件着急的事。
练习芭蕾一年多了,去年的演出,我因为做手术没去;今年的演出,我的理由是: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每周除了跟随老师的固定训练,我平时忙得根本没有时间练习,怎么去到台上更好演绎芭蕾的那份优雅呢?
也许不想太大的压力背后是对自己的更高期许,那就是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练习。
虽说我没报名演出,但不演出的我和其它几个人也跟着演出的一群认真排练。我们排练的目的就是接近美靠近美,跟上不上台好像没关系。
我们在镜子里看自己的动作,在照片里看自己的变化,在视频里回看自己的不足;我们互相感受同伴身上的进步和来自同事的羡慕夸奖,以此作为前行的动力。
芭蕾给了我自信,芭蕾也给了我生活中更多的优雅。
谁说50多岁不可以改变自己呢?我觉得我的人生是从50岁开始的,那就是在生活的顺意与不顺意中寻找自己的一份热爱,安顿自己的灵魂。
文字是我的热爱,芭蕾也是。
今天后半场和少女组的合排演练中来了一个意大利女老师,个高比我粗壮,操着半生的中国话,亲自指导。不做动作看不出来,一示范,芭蕾的优雅气质就在她身上尽显了。
她有很好的控场能力,看着大家不一样的水平,一上来就通过简化动作让大家跟上节奏跟上音乐了。群舞看的不就是整齐的效果和队形的变化么?
接下来她把演出组和非演出组分开。
可是参加演出的少女组还有3个人没来,于是她在非演出组抽了两个少女和我临时替补。能被老师看中,对我来说自然是一份荣耀。
我新站了一个中间位,接着排练。
学动作、跟节奏、跟音乐,一遍又一遍,单做一个动作,我还可以。但是一跟音乐,就会有想不起的动作,幸好后面动作能跟上。
我的另两个同伴,这时就只能在旁边观看了。
同伴一直观看着,我以为是正常的训练时间,谁知下课时已12:30了。整整延时半小时,我身在其中,不能走可以理解;这不跳的,能坚持看下来,真的是难能可贵了。
其中一个说,我看会了,随时可以替补。我相信,她记动作挺快的,可她却不报名?
我开车飞奔回去,不知家里的那个怎么来埋怨我。谁知他已吃我昨天做的南瓜饼果腹了。
牛肉是没时间烧了,我一边替自己叫快餐,一边洗菜替他炒了一盘他喜欢的青菜。
他是向美的理解者、支持者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