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8年前,一位46岁的母亲在秋涛路卖面条,把小摊做成家族企业

18年前,一位46岁的母亲在秋涛路卖面条,把小摊做成家族企业

作者: 吃货张大喵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18:22 被阅读13次

    1999年,原本在棒冰厂开发票的李爱萍,下岗了。

    那时候,她,已经是46岁了,如果不是为了生存下去,谁愿意在这个年龄去打拼呢?中年创业的她,推着小车卖起了面。

    卖面的生意,一做,就是18年。

    △天天小排面馆的老板娘李爱萍

    如今,李阿姨已经64岁了。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却没有抹去她眼神里的坚毅。在她的店里,经常能听到她爽朗而又略带一点粗声粗气的笑声,典型的杭州老板娘。

    △秋涛路68号天天小排面馆

    曾经的面条小推车,现在变成了面馆;当年的下岗女工,成了传奇的面馆老板娘。她的面,从打小推车起,就好评如潮。现在也是一到饭点,面馆里就开始排队。

    年纪虽然大了,可是李阿姨像一颗陀螺,一刻都不曾休息。照理说,儿子都已经是开大饭店的老板了,她也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她还是喜欢做她的面馆生意,“都已经忙惯了,闲不下来!”她说。

    △干净的小面馆生意很好

    店里的食客,有住附近的邻居,有行色匆匆的做小生意的,也有像我朋友茜雯这样的,在旁边上班的小白领。(这店就是她推荐给我的,她从小住凤凰苑,算是从小就吃李阿姨的面长大的。)

    茜雯说,李阿姨特别像她的妈妈,感觉很朴实很亲切。一碗面,价格实惠又好吃,奎元馆状元馆这种大店名声大,其实杭州人也不见得经常去,这种开在街头的小店,更受老杭州的喜爱。

    △招牌菜:小排面

    能被老杭州赞一句“落胃”的面条,到底是需要下点功夫琢磨的。别看是小小的一碗小排面,面里的讲究还真不小。

    △小排

    小排,是李阿姨每天早上去近江市场,一块一块挑来,用小火慢炖出来的。这样的小排,吃到嘴巴里,真是酥而不烂,回味无穷。李阿姨的话说的没错:跟别人家就是两样的!

    △自家亲戚生产的面条

    面条,一直是用自己家亲戚做的,几十年了,筋道有弹性。

    酱色的汤,喝一口,是杭州老底子的味道, 饱含着江南细、巧、精、雅的韵味,最是打动人心。

    一直以来,我都偏爱北方的面食,总觉得南方的面条太小家子气,太油腻而又不够入味。而这一碗小排面,却让我感慨自己的眼界终究太窄。放下偏见,什么都要去尝试才对。

    △小菜

    有人问李阿姨,为啥叫天天小排面馆啊,她笑的可开心了:这是用我家孙子的名字起得。我家孙子叫天天。

    也有人问为什么不扩大经营,为什么不开连锁店?

    李阿姨说,年纪大了,有心无力了,和赚钱比起来,面条的品质,更重要。这一个店,她每一道工序,都要亲自把关,开连锁咋办,怕质量不好砸了招牌啊,这可是我孙子的招牌啊。

    这十几年来,李阿姨每天早出晚归,靠一碗碗面条,撑起了一个家。现在,她儿子“子承母业”,就在旁边开了一家上名堂家宴,好大一家店,好家伙,成了家族企业了。

    谈起当年打拼的心酸,李阿姨笑了笑,说,那时候,一天能赚到300块钱,开心坏了,在穷途末路之时找到的一条财路,她没有理由不珍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年前,一位46岁的母亲在秋涛路卖面条,把小摊做成家族企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kg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