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在厂外面,一个房间中间隔开,对面的人从南门进出,我们从北门进出,这排房子西面有围墙围着,双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房间很小,只够放下两张床,中间留一条走人的过道。我把皮箱放在床头,洗刷用品放脸盆里,鞋子丢到床底下。宿友下班回来了,他是会计学校毕业,和我一样今年分配过来的,在财务科工作。
他的行李特别简单,床上就铺了一张草席,上面靠里放了一只枕头,床头放着一只厂里包装毛巾用的大纸箱,纸箱里面放了一只吃饭的瓷盆子,一双筷子斜着搁在瓷盆里。还有一只牙刷,一支新的牙膏,一个魔方大小的电动剃须刀。
我们两个年轻人初次见面,也不生疏,躺在床上随便聊天,聊着聊着就睡着了。
职工食堂就在我们宿舍斜对面,我们不需要像其他工人那样,还要从家里骑车过来,只需要掐好时间,去食堂吃过早饭,走到厂里去。
在校实习期间,我就接触过有梭织机,还学过把机器拆开再安装,几个同学分成三组,协作完成。毛巾织机和普通织布机有一点点差异,普通织布机布面是平整的,毛巾织机打纬方式不同,才会在布面上形成毛圈。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都在紧张的忙着,我有点好奇的跟着师傅,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师傅一有空,喜欢到车间附房的打花间去坐坐,那里常常聚集一些附属工种空闲下来的工人,大家在里面聚在一起聊天。我跟着师傅,时间一长,他就有点不自在,好像被人盯梢似的,后来,干脆让我别跟着他了,自己随便转转,还解释说,你是分配过来的大学生,以后还是要调到办公室去的。
我有些尴尬,师傅这样说了,我哪里还好意思继续跟着他呢,就一个人在车间里转转看看。
这是一个老厂,一看车间的建筑就知道,还是过去那种锯齿形厂房呢,上面锯齿部分朝北偏东10度,方便采光,这是纺织行业车间厂房的标准结构。
车间里的毛巾织机有宽幅和窄幅两种,北面一大片是提花龙头,做提花组织的毛巾,因为龙头位置比较高,所以在这些机器上面又架起一层,这里的车间就显得昏暗一点,不过,这只是视觉感受,不影响生产,因为纺织行业,无论白天黑夜,日光灯24小时一直开着。我在车间里到处看看,机器上生产着不同花型的毛巾,整个车间轰轰隆隆。
我是第一天上班,车间里一个人也不认识,看到有些工人向我投来疑问的目光,我心里还有点美滋滋的,每一个刚刚毕业出来的学生,多少还带着点书生气,都在幻想着,将来自己可以在这里有所作为。
很快就到了中午下班时间,除了跟班轮转的车间工人,其他常日班的工人就可以下班回家了,顿时,人群从不同的车间涌向工厂大门。
九十年代初,工厂还是过去那种慢节奏的工作方式,中午厂里的工人要下班,学生要放学,所以,很多工人下班回去,还要赶去菜场买菜,回家烧饭,照顾孩子。下午一点半还要赶回厂里上班,到下午五点半再下班,这种工作方式,看起来效率低一点,但生活气息浓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