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沙粒老师带读的核心内容是逻辑后果和自然后果的内容。《正面管教》的书我之前看过,关于这部分内容总觉得没怎么看懂,对于逻辑后果与自然后果的区别不是特别理解,今天听带读之前我先仔细看了沙粒老师做好的PPT,一下子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尤其是这三张,清晰,简洁,一目了然。
当我们对有效运用逻辑后果没谱的时候,对照和逻辑后果的四个R,就能很好的分辨,运用的时候才会真正心平气和,脱口而出的不再是说教、指责,而是理解与尊重;即使面对孩子的哭闹也能不烦躁、不焦虑,坚定地执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替孩子补救;这个时候,我们和孩子平等地站在同一战线上,就像上图里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的父亲。
当孩子可以自己做选择,并预先知道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当担后果出现的时候,一开始的哭闹很难避免,这时候表示对他的理解和对现实状况的理解,稍稍能让孩子安心,因为他此刻是被接纳的,他才能鼓起勇气去接受后果,平静之后寻找解决办法,从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只有感觉好的时候,孩子才能做好,我们成人也是这样。
回想起前些天的一次经历,早上吃过早餐,爸爸跟他说:‘'游游,你准备一下,爸爸五分钟后出门,我们一起去橡果园。”游游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在沙发上玩,我提醒他该换鞋出门了,他还是没动。五分钟到了,爸爸再说了一次:“游游,五分钟到了,爸爸要出门了,你准备好了吗?”还是没动。“那爸爸先走了,再见!”爸爸果真自己出门了。过了两三分钟,游游才反应过来爸爸已经走了,哭着说,“我也要去,我也要跟爸爸一起去橡果园,我就要去橡果园,我就要去。”
我当时情感上觉得爸爸说走就走,有点太狠心了,但是理智告诉我爸爸这样做没有错,尽量保持心情平和,耐心跟他说:“爸爸等了你五分钟,你还是没有准备好出门,爸爸上班来不及了,先走了,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今天很遗憾不能去橡果园了。”我当时也可以替他补救,带上妹妹送他去橡果园,我没这么做,这不是我要承担的后果。游游哭了一会,慢慢地不哭了,然后自己玩去了,剩下的时间我们没有提起这个话题。
中午的时候,他跟我说:“妈妈,我想去橡果园。”我有点惊讶,他很少主动这么说,我跟他说今天去不了橡果园了,明天早上可以和爸爸一起去。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餐,爸爸提醒他几分钟以后出发,他自己把想带的玩具装进书包,自己背好,爸爸准备好出门的时候,他痛快地说:“爸爸,我已经准备好了!”愉快地和爸爸手牵手出门了,临走还给了我一个飞吻。
从那天以后,早上出门去橡果园就没再拖延和闹别扭。
这两张表格把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尤其是当我们以为在让孩子自己体验逻辑后果,却不知不觉变成了惩罚或者补救时,可以很好地提醒我们。
孩子的很多行为需要时常被提醒,我们成人更是如此,因此刚学的东西需要温习,输入的知识加工过以后再输出,可以马上用的知识立刻实践,根据结果反思和反馈,形成自己内在的图式,再遇到类似的情境,自动提取,这就是有效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看起来挺繁琐,却胜过看了无数本书,用的时候脑袋依旧空空如也。
非常感谢沙粒老师的带读,让我比看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游妈罗生花,俩宝妈 ,看看书,写写文,育儿路上不断育己,期待与你一起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