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于我

作者: 五荷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05:06 被阅读33次

    最近内心很空虚,需要一些深刻的内容充当精神食粮,但又不想开长篇名著,怕影响工作学习,灵机一动,想起了鲁迅的文章。

    重新读鲁迅大概是从前年年中,偶然的机会重温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适时我正初尝创作,正苦于如何用文字更准确而合适的表达,看了先生的文字,为先生的文笔所深深折服。

    鲁迅全集

    初读鲁迅,是小学时的课本选段,以记叙文为主,讲事讲人,除了上述提到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还有《阿长与山海经》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闰土》(《故乡》选段)等,大都是文字简洁、叙事有趣又情感质朴的文章。

    那时我对“鲁迅”还并无什么“偏见”,虽然初中时按照学校的要求又先后看完了《朝花夕拾》、《呐喊》及《彷徨》,也只是觉得先生的小说既虐又写实,用现代词形容简直“黑深残”典范,但也无更多他想了。

    直到高中时,学习鲁迅,涉及的不再是故事小说,而是较为晦涩深刻的社论杂文,突然觉得“鲁迅”已不再是那个记忆中的“鲁迅”,他变成了一个符号,是文学家、是革命者、是先驱,以及难得分的题……

    我开始看不懂他的文字,却还要去被迫牢记,我实在不懂背诵“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意义究竟为何。不过是惨淡的人生与淋漓的鲜血,当年亿万万的革命人都要面对这样的事,怎么就深刻而特别了呢?难道是因为“鲁迅”所以特别吗?

    我因此对“鲁迅”二字衍生出维持了近十年的“偏见”,但我依旧庆幸,我记住了那些文字,虽然是半被迫的,但我不能否认它们因而融入了我的血液,在我十年后真正直面人生的惨淡时,能够回响在我耳边,激励着我支撑着我。于今回望,我虽终因先生的文字而受益无穷,然这些深刻而溢满鲜血的文字,于彼时年少无知的我而言仍接触尚早了。

    我身边很多朋友同我一样,因为中学过早的接触这些文字而被它们唬住,对“鲁迅”留了阴影留了偏见,后来更不再非功夫去试图理解。故我时而会矛盾的想:若未在少时就接触先生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是否就会少了对先生的那些偏见?可如若从未接触,在未来还是否有机会去理解先生深刻的文字与思想?

    闰土与猹

    先生的社论杂文很多,立意鲜明、文字辛辣、逗趣又不失讽刺,但相比之,我还是更喜欢先生的记叙文和散文。先生刻画人物笔触不多却极为深刻,性格形象栩栩如生,同时文间渗透出的情感亦饱满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重读《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时,最令我惊叹的是先生对童年情感的表达。虽然先生早我出生百年,儿时玩的游戏几乎毫无相似之处,我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童年时孩子无忧无虑的快乐,而这份对童年的体会是共通的,它穿越时光链接起了先生与我。

    刚刚读完《藤野先生》,忆起我也有这般心里一直惦念却终究未曾再联络的人,不由深感愧疚。先生后来把自己唯一留存的一张老师照片摆在书桌正对面以做激励,而我除了回忆已别无其他,唯有不知会在未来何时才能留下的文字可做珍重。

    忽而想印一张先生的照片也摆放在书桌不远处,踌躇懈怠时抬头看上一两眼,想起有先生引路在前,便也不觉得这路有何艰难了。

    2019.02.16 土曜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于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ov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