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四年(一〇七一)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在随后八九年内,他始终在杭州、青岛附近的密州以及江苏的苏州为官,无不政绩斐然。
这段时间,他作诗甚多,所写的诗歌很美,或感伤,或诙谐,或愤怒。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将心中之所感,尽情歌唱出来。可是这样忧虑愤怒的诗歌触怒了权要,终于给他招惹了灾祸。
他的弟弟子由很穷,沉默寡言的苏子由,一声不响只顾生儿育女,住的房子又小又矮。东坡常常对弟弟的高大取笑,他写了两句: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后来,苏东坡的监禁解除之后,子由用手捂住他的嘴,那是告诉他以后要三缄其口。
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称。由他的画像,我们不难判断,他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脸大,颧骨高,前额高大,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迥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
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在亲密朋友之间,东坡谈笑风生夹杂惊人的双关语。天下拘谨实际的人听他说话,都觉得他随时可以吐露真理,仿佛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口来,此外不知还有什么禁忌!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他那伟大的天才不断自由流露而一发不可抑制。正是: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另有一首诗中写到:“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都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形容苏轼其人的率性本真,苏轼以猿鹤自拟,自己作诗是顺乎天性、发乎本心的,并非刻意为之。
东坡天性自由,更多的时候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去顾虑其他人听到会是怎样的感受,正是因此保留着还天真率直,毕竟这是个敢与鬼神争辩的人,其心无惧,其言无畏。
兄弟二人论政的结论,后来苏东坡写在一首诗里,到达杭州之后,寄给子由。其中有句为:
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
羡慕兄弟二人的手足情深,又怜惜苏轼的一生漂泊不定。
从京城到杭州,苏东坡从一颗政坛新星,降为一个地方小吏,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人生的失败,或许会一蹶不振,但一个伟大的灵魂从不如此。苏东坡有一种绝佳的本事,就是随遇而安,他就像一个小太阳,走到哪里,就把热量带到那里,就算境遇再挫折,他也从来不被灰暗情绪笼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