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vue开发入门需掌握的必备核心知识点

vue开发入门需掌握的必备核心知识点

作者: 十年码农的觉醒 | 来源:发表于2022-11-19 14:27 被阅读0次

1. vue介绍

Vue 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也是一个电信的MVVM框架。Vue 被设计为可以自底向上逐层应用。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

Vue.js 使用了基于 HTML 的模板语法,允许开发者声明式地将 DOM 绑定至底层 Vue 实例的数据。所有 Vue.js 的模板都是合法的 HTML ,所以能被遵循规范的浏览器和 HTML 解析器解析。

一个vue页面主要包括3个部分:

Vue页面机构布局,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1):模板 :<template>界面展示代码</template>(里面必须包含一层div盒子)

(2):逻辑业务功能:<script>业务实现代码</script> (处理后台与前台逻辑的交互功能)

(3):美化布局:<style>界面布局代码</style(负责页面的美观调整)

常用编码格式

  <template>
    <!--界面展示代码,也就是HTMl,单应该注意的是html代码必须包含在一层盒子中-->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业务实现代码
 };
</script>
//一个页面放置多个,常为一个共有一个私有, 使用scoped区分
<style lang="scss" scoped>
     <!--这里就是漂亮的css, 通过lang的参数声明,可以使用 less,scss 等, scoped说明是私有样式-->
</style>
<style lang="scss">
     <!--这里就是漂亮的css, 通过lang的参数声明,可以使用 less,scss 等-->
</style>

而一些大型的项目或者比较复杂的页面也可能通过拆分的方式,把html和script,css拆分到3文件中编写,

### 主页面home.vue
<template src="./home.vue.html" lang="html"></template>
<script src="./home.vue.js" lang="js"></script>
<style src="./home.vue.css" lang="css" scoped></style>

2. Vue的基本结构

Vue项目结构

image.png

.Vue文件基本结构

image.png
双向绑定的核心 data

data类型Object

  //一般情况data都是用函数来声明
  data(){
    return {}
  }
  //很少情况使用
  data:{}

为什么要使用函数来声明data,因为一个组件被复用多次的话,也就会创建多个实例。本质上,这些实例用的都是同一个构造函数。如果data是对象的话,对象属于引用类型,会影响到所有的实例。所以为了保证组件不同的实例之间data不冲突,data必须是一个函数。

如果我们希望在多个组件中共享data的情况下,可使用 data:{}方式来声明。这种方式很少使用

计算属性

计算属性将被混入到 Vue 实例中。所有 getter 和 setter 的 this 上下文自动地绑定为 Vue 实例。
计算属性默认只有 getter属性

<div id="example">
  <p>Original message: "{{ message }}"</p>
  <p>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 reversedMessage }}"</p>
</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Hello'
  },
  computed: {
    // 计算属性的 getter
    reversedMessage: function () {
      // `this` 指向 vm 实例
      return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

为什么要使用计算属性
其实模板内的表达式非常便利,但是设计它们的初衷是用于简单运算的。但是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逻辑会让模板过重且难以维护。虽然函数和监听属性都可以实现数据的运算,但是在模板刷新时都是要重新计算,效率不够高,因此计算属性就诞生了。因为计算属性不光是有计算能力,更正要的是可以缓存,只有当data数据发生变化时才会重新计算。

因此建议能使用计算属性时,尽量使用计算属性

计算属性默认只有 getter,不过在需要时你也可以提供一个 setter:

computed: {
  fullName: {
    // getter
    get: function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 setter
    set: function (newValue) {
      var names = newValue.split(' ')
      this.firstName = names[0]
      this.lastName = names[names.length - 1]
    }
  }
}

监听属性

虽然计算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合适,但有时也需要一个自定义的侦听器。这就是为什么 Vue 通过 watch 选项提供了一个更通用的方法,来响应数据的变化。当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这个方式是最有用的。

   data: {
      name: 1,
   },

    //简写,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watch:{
        name(newVal,oldVal){
            //监听到name变化时的处理逻辑
        }
    }

    watch:{
        name:{
            handler(newVal,oldVal){
                //监听到name变化时的处理逻辑
            }
        },
        immediate: tree,  //默认为false, 该回调将会在侦听开始之后被立即调用
        deep:tree // 该回调会在任何被侦听的对象的 property 改变时被调用,不论其被嵌套多深
    }
methods

方法中的 this 自动绑定为 Vue 实例
注意:不能使用es6的箭头函数来声明

//可在生命周期的钩子函数中this调用methods中的方法
mounted(){
    this.fn1()  
},

methods:{
    fn1:function(){
       this.fn2()   //可使用this调用methods中的方法
    },
    fn2(){
        this.fn1()   //可使用this调用methods中的方法
    },
    fn3:()=>{}  //箭头函数绑定了父级作用域的上下文,所以 this 将不会按照期望指向 Vue 实例
}

3. 页面渲染

指令

页面的渲染常通过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h1 v-XXX="表达式">Hello!</h1>

vue提供指令有:

v-text

文本指令
在页面中常使用{{name}},来渲染数据

v-html

不常用, 更新html代码的,内容按普通 HTML 插入 - 不会作为 Vue 模板进行编译

v-show

最常用指令,根据表达式之真假值来切换元素的css属性 display

v-if

最常用指令,根据表达式之真假值,决定元素创建和销毁

v-else

最常用指令,前一兄弟元素必须有 v-if 或 v-else-if, 取决于前一个元素的状态

v-else-if

最常用指令,根据表达式之真假值,决定元素创建和销毁,前一兄弟元素必须有 v-if 或 v-else-if。

v-for

最常用指令,常用于数组数据的渲染, 但是在使用时必须搭配key属性,key属性一般使用id等唯一标识,如果没有数据的唯一标识,可使用index索引(不建议)

//遍历数组
//item为值, index索引
<div v-for="(item,index) of array[]"  :key='item.id|index'>
  {{ item.text }}
</div>
//遍历对象
<ul>
  //value 为值, key 键值,  index索引
  <li v-for="(value,key,index)in object"   :key='key'>
    {{ value }}
  </li>
</ul>
//空循环
<ul>
  //value 为值, key 键值,  index索引
  <li v-for="(value,index) of 10"   :key='value'>
    {{ value }}  //遍历10次  value为:1-10
  </li>
</ul>
v-on

缩写 @

  <div v-on:click = "fn1"><div>
  <div@click = "fn1"><div>

  methods:{
    fn1:function(){
       this.fn2()   //可使用this调用methods中的方法
    },
}
v-bind

常用于属性绑定,缩写 ":"
注意:在多属时可用v-bind绑定

<!-- 绑定一个 attribute -->
<img v-bind:src="imageSrc">
<!-- 缩写 -->
<img :src="imageSrc">
<!-- 动态 attribute 名 (2.6.0+) -->
<button v-bind:[key]="value"></button>
<!-- 绑定一个全是 attribute 的对象 -->
<div v-bind="{ id: someProp, 'other-attr': otherProp }"></div>
v-model

随表单控件类型不同而不同,表单 <input>、<textarea> 及 <select>等 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

v-slot 先了解,封装组件时在细讲

分为插槽,具名插槽,作用域插槽

//组件
<div class="container">
  <header>
    <slot name="header"></slot>
  </header>
  <main>
    <slot></slot>
  </main>
  <footer>
    <slot name="footer"></slot>
  </footer>
</div>
//使用
<base-layout>
  <template v-slot:header>
    <h1>Here might be a page title</h1>
  </template>

  <p>A paragraph for the main content.</p>
  <p>And another one.</p>

  <template v-slot:footer>
    <p>Here's some contact info</p>
  </template>
</base-layout>

作用域插槽

<span>
  <slot v-bind:user="user">
    {{ user.lastName }}
  </slot>
</span>
<current-user>
  <template v-slot:default="slotProps">
    {{ slotProps.user.firstName }}
  </template>
</current-user>

v-pre

不常用

v-cloak

性能优化的指令,可以解决当网络加载很慢时,或者频繁渲染时候,页面就会显示出源代码的情况

v-once

不常用

v-if 和 v-show的区别

1.v-if有更高的切换开销,v-show有更高的初始渲染开销。
2.v-show比v-if性能更高,因为v-show只能动态的改变样式,不需要增删DOM元素。
所以当程序不是很大时候,v-if和v-show区别都不大,如果项目很大,推荐多用v-show,较少浏览器后期操作的性能。
3.需要多种条件场景,比如id=1,=2,=3.....时候,因为只有v-if,可以和v-else等连用,这种比较适合用v-if
4.v-if切换时候回实时的销毁和重建内部的事件、钩子函数等,v-show只会初始化渲染时候执行,再切换时候不会执行生命后期的过程。

v-if 与 v-for 一起使用

vue2 当 v-if 与 v-for 一起使用时,v-for 具有比 v-if 更高的优先级。
vue3 当 v-if 与 v-for 一起使用时,v-if 具有比 v-for 更高的优先级。

数据更新

由于vue的监听原理是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实现的所以,无法监听数组,所以在新增修改数组是无法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因此也就无法实时更新dom,vue重新封装了实现了数组的操作方法可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因此修改类型为数组的data需要使用数组操作方法push(),pop(),shift(),unshift(),splice(),sort(),reverse()。

vue还实现了两个方法也可操作数组和对象
set 和 delete
set主要是对数组和对象的新增和修改

vm.userInfo = {
    name:'pengyidong',
    age: 22,
    address: '广州'
}
Vue.set(vm.userInfo,'job','前端')  //新增

delete主要用于对象的删除,可保持双向绑定

vm.userInfo = {
    name:'pengyidong',
    age: 22,
    address: '广州'
}
Vue.delete(vm.userInfo ,'address') 

4. vue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分4个阶段,8个构造函数
  1. 加载前
    包含两个钩子函数beforeCreate,created
    beforeCreate:不常用,在实例初始化之后,进行数据侦听和事件/侦听器的配置之前同步调用。
    created:在实例创建完成后被立即同步调用。在这一步中,实例已完成对选项的处理,意味着以下内容已被配置完毕:数据侦听、计算属性、方法、事件/侦听器的回调函数。然而,挂载阶段还没开始,不能操作dom

注意:如需更新dom是需要使用vm.$nextTick

      // DOM 还没有更新
      this.$nextTick(function () {
        // DOM 现在更新了
        // `this` 绑定到当前实例
        this.f1()
      })
  1. 加载阶段
    包含两个钩子函数beforeMount,mounted

beforeMount

不常用,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相关的 render 函数首次被调用。

mounted阶段

常用,实例被挂载后调用,但是不能保证所有的子组件页都挂在完成。所有在需要更新dom时,往往也需要在vm.$nextTick

mounted: function () {
  this.$nextTick(function () {
    // 仅在整个视图都被渲染之后才会运行的代码
  })
}

往往在这个阶段发起http请求

  1. 更新阶段
    包含两个钩子函数beforeUpdate,updated
beforeUpdate

不常用
在数据发生改变后,DOM 被更新之前被调用。这里适合在现有 DOM 将要被更新之前访问它,比如移除手动添加的事件监听器。

updated

不常用
当这个钩子被调用时,组件 DOM 已经更新,所以你现在可以执行依赖于 DOM 的操作。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避免在此期间更改状态。如果要相应状态改变,通常最好使用计算属性取而代之。

4.销毁阶段
包含两个钩子函数beforeDestroy,destroyed
这个阶段不常用,但是如果需要销毁一些计时器,等实力,须在这个阶段完成

注意:在这个生命周期内其实都不建议操作dom,但是如果需要操作,尽量都在vm.$nextTick方法中完成

5. 组件

组件是vue的一个核心,封装一个复用性高的组件其实挺麻烦的,但是使用一个组件还是非常容易的,今天我们只关注使用,不细讲封装组件

注册

需导入组件,一般使用import 导入

import ComponentA from ""
import {ComponentA,ComponentB} from ""
局部注册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component-a': ComponentA,
      'component-b': ComponentB
  }
};
全局注册

一般在main.js文件完成

Vue.component('component-a', { /* ... */ })
Vue.component('component-b', { /* ... */ })
Vue.component('component-c', { /* ... */ })

组件名

组件必须有名字,名字规则有两种

1.使用 kebab-case

当使用 kebab-case (短横线分隔命名) 定义一个组件时,你也必须在引用这个自定义元素时使用 kebab-case,例如 <my-component-name>。

Vue.component('my-component-name', { /* ... */ })

使用

 <my-component-name />
<!--或-->
 <my-component-name></my-component-name>

使用 PascalCase

Vue.component('MyComponentName', { /* ... */ })

使用

 <MyComponentName />
<!--或-->
 <MyComponentName></MyComponentName>
<!--或-->
 <my-component-name />
<!--或-->
 <my-component-name></my-component-name>

6. 传值

Vue中常用的8种传值方式

1. props和“$emit”

最常用的一种,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是通过prop传递的,子组件传递数据给父组件是通过$emit触发事件来做到的.

父组件

<template>
    <Son
      :str="arr"   //传递数据
     @func="hello">
    </Son>
 </template >
<script>
  import Son from './Son'
  export default {
    name: "Father",
    data(){
      return{
        arr:5
      }
    },
    components:{Son}
    methods:{
      hello(value){
        console.log("value")  // 我是子组件发送的消息!
      }
    },
  }
</script>

子组件

<template>
   <div @click="handle">我是Son组件</div>
 </template >
<script>
  import Son from './Son'
  export default {
     name: "Son",
   //接收父组件传递的数据
    props:{//props列表
       str:String,//定义参数类型
    },
    methods:{
      handle(value){
        this.$emit("func", "我是子组件发送的消息!")   //向父组件传递数据
      }
    },
  }
</script>

2. "attrs"和“listeners”

3. 中央事件总线

4. provide和inject

provide和inject是用来实现父组件向深层的子组件传值和接收的语法,具体如下

// 祖先组件
provide(){
    return {
      // keyName: { name: this.name }, // value 是对象才能实现响应式,也就是引用类型
      keyName: this.changeValue // 通过函数的方式也可以[注意,这里是把函数作为value,而不是this.changeValue()]
     // keyName: 'test' value 如果是基本类型,就无法实现响应式
    }
},
data(){
      return {
        msg:'初始mesg'
    }
},
methods: {
    changeValue(){
        this.msg= '改变后的msg'
    }
}  
  
// 后代组件
inject:['keyName']
create(){
    console.log(this.keyName) // 改变后的msg
}


5. “parent”和“children”

6. vuex

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 + 库。它采用集中式存储管理应用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并以相应的规则保证状态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

7. localStorage/session

8. v-mode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vue开发入门需掌握的必备核心知识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pm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