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是佛教3200部经典之中流传最广的一部经典。整个佛教理论就说一个心。所以只要明了这个心的含义,基本就一通百通了。
首先有核心之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纲要,浓缩了大般若经的要义,同时还阐明了般若真空的妙理,可以说是般若的核心,故称心。
二是指本心。 也可以叫真如、真心、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这么多名字,都指向同一个东西。分为多层境界。不同境界的有不同的理解。
众生所迷的心,就是佛所证悟的心。也是万法的起源之地,心可以理解为镜子里面的景物,说他有,实质上却没有。说他没有,又可以看得到,他是镜子和外面的实物共同和合而成的图像。也可以说“心”是个影子,不能说有,更不能说无。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无形体!
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为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抓住幻我成了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了六道生死。
解铃还须系铃人,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通过幻心;成到佛(涅槃)、也是用这幻心,是虚幻不真实的幻心所造成的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槃,一样都是虚幻不真实的。
由此便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虚妄造作。既然没有生死,那么便用不着涅槃了,因此也就有了诸法空相、涅槃生死等空幻。
既然连心都没有,那又何来真心和忘心呢?这就是方便法门。这是对于初学的人来说的。就像我们上小学的时候,5-6=❓这就减不过。上了初中,有了负数就有答案了。不同层次的人,需要不同的概念帮助他理解。
众生所指的心,都是幻心。幻心生幻用,也就是我们的幻心使镜子里面的景物变成了实物,并发挥了作用。幻心不去除的话,人世上一切的幻用就不可能作废。因此划分出了真心和妄心。
真心指的是无心之心,什么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见闻觉知仍旧是了了无分别,寂然不动的,这就是真心;假若一时起了念,有了分别心。将人事分别了出来,则可以心不颠倒,也不随波逐流,顿然归到无心本位,这指的还是真心。但如果念念逐流,便会渐入迷途,这便是妄心。
简单说不动的是真心,跟着外境或念头走的就是妄心,起心即是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