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读鲁迅的《伤逝》让我看到了最不靠谱的爱情模样

读鲁迅的《伤逝》让我看到了最不靠谱的爱情模样

作者: 如风向晚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16:15 被阅读0次

    《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

    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小说开篇就以

    ——涓生的手记写到: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与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为我们讲述在子君逝世后,涓生从一年前他期待和子君在会馆的破屋里见面,和她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他们交际了半年,子君想到这里的胞叔和家里的父亲,说出了震动涓生灵魂的话。

    先是涓生那时将他纯真的热烈的爱表示给子君。子君接受和允许了他的爱。

    之后就开始了他们在一起同居迈入婚姻的生活。

    两人最初也有令涓生觉得最为幸福,最为忙碌的时光。

    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光。我的心平静下去了,但又有别一部分和身体一同忙碌起来。我们这时才在路上同行,也到过几回公园,最多的是寻住所。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大半是被托辞拒绝,小半是我们以为不相宜。起先我们选择得很苛酷,——也非苛酷,因为看去大抵不像是我们的安身之所;后来,便只要他们能相容了。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是吉兆胡同一所小屋里的两间南屋;主人是一个小官,然而倒是个明白人,自住着正屋和厢房。他只有夫人和一个不到周岁的女孩子,雇一个乡下的女工,只要孩子不啼哭,是极其安闲幽静的。

            我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的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拦阻她,还是定要卖,我也就不再坚持下去了;我知道不给她加入一点股分去,她是住不舒服的。

            和她的叔子,她早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然而这倒很清静。每日办公散后,虽然已近黄昏,车夫又一定走得这样慢,但究竟还有二人相对的时候。我们先是沉默的相视,接着是放怀而亲密的交谈,后来又是沉默。大家低头沉思着,却并未想着什么事。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

            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但她并不爱花,我在庙会时买来的两盆小草花,四天不浇,枯死在壁角了,我又没有照顾一切的闲暇。然而她爱动物,也许是从官太太那里传染的罢,不一月,我们的眷属先骤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鸡,在小院子里和房主人的十多只在一同走。但她们却认识鸡的相貌,各知道那一只是自家的。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从庙会买来,记得似乎原有名字,子君却给它另起了一个,叫作阿随。我就叫它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

            这是真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我和子君说起这,她也领会地点点头。

            唉唉,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的夜呵!

      但两人幸福生活和描述由此戛然而止,像是开始步入不幸的分水岭。

    书里写到: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我们在会馆里时,还偶有议论的冲突和意思的误会,自从到吉兆胡同以来,连这一点也没有了,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

    那个他起初爱的子君——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而现在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也和那小官太太为了几只小油鸡而明争暗斗。可以说他先前所爱的子君在涓生的心里已经幻灭了...

    随后涓生因为在会馆时,被贴在穿上偷窥的雪花膏(局长的儿子的赌友)告密,被迫面临失业,他只好更加投入到自己的翻译书的工作中,对子君越发的冷淡。家庭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差。迫于生计,子君饲养的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她养的狗(阿随)也留不住被涓生拿去放掉了。

    冬天天冷,家里也生不起火炉,涓生为了避开子君神情的冷以及家里的冷,便在通俗图书馆度日,也是在那烧了两个不死不火的煤的图书馆里,涓生推翻了他和子君之间所有的爱,称其为盲目的爱:

    那里虽然没有书给我看,却还有安闲容得我想。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我也还未忘却翅子的扇动,虽然比先前已经颓唐得多……。


    涓生觉得他和子君的分离可以换来新的希望,终于在某个早晨,涓生用了十分地决心对子君说出了他已经不爱她了的实话。

    子君后来被父亲接回了她的封建家庭。在涓生访问一个久不问候的世交那里得知子君的逝世。

    涓生通过这篇手记表白了对子君的怀恋和悔恨。也让我们知道了这一爱情婚姻悲剧的始末。

    什么是爱情?

    台湾作家三毛曾说过:

    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一句话说透了爱情的本质

    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多巴胺和荷尔蒙的产物而已。

    所以最初的爱情是盲目的,它让我们一味地追寻着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幻想中的完美爱情。但是当多巴胺和荷尔蒙的分泌减少,我们开始回归生活,回归理性的时候,会发现原来爱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深刻剖析子君这一人物,她种婚后的行为:怯弱的性格;固步自封,不再读书散步,安于做一个家庭主妇的思想;总是时时和涓生温习过去的回忆点滴,不是说没有一点错,直到造成后来涓生对她的厌倦冷淡甚至疏离。

    但子君身上的某些错,却不仅仅是她自身的原因。有一部分是那个时代和那个封建的家庭所造就的。涓生所追求的是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子君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她也仅仅在和涓生追求婚恋自由这一点上做到了勇敢和大无畏,而驱使她勇敢无畏,不惧怕他人世俗眼光的是“爱”,又或者她仅仅是以此来摆脱封建的原生家庭,以为自己和涓生的婚姻结合就是得到了她个人幸福的追求。其实要维持一个幸福的婚姻生活只是一个开始,也需要智慧……

    纵观全文,造成他们爱情失败的原因有三点:

            一、传统封建社会的束缚

    那个时代对他们自由恋爱的束缚和不看好,也直接导致涓生在事业上面临的被迫停职。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追求个性独立解放不代表时代的解放。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撑,抛开生存基础的爱情好比昙花一现。

     

    二、涓生没有承担起一个丈夫应尽的职责

    涓生并没有承担起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反而把对生活的不满现状,事业上的不如意,生活的窘迫境地全都推卸给了子君,仿佛全都因为她才毁了他的锦绣前程。

    可当初向子君表达纯真爱意,带子君步入新家庭的是他,觉得子君不够独立自主而开始厌嫌子君的也是他,甚至觉得她是累累赘负担还转念想过她的死去,直到最后说不爱她,要决绝和子君分离的也是他。

    子君只好无奈地回到她的封建旧家庭,他给她的终究不是幸福!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涓生所给与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

    涓生更没有一颗包容和理解子君的心,不过也就三个星期,就读懂了子君,可她身上那些索然无味,传统落后的印迹也是遍布那个封建时下广大女性的印迹。他看不惯她安于做一个家庭主妇的旧思想,不满于她的碌碌无为。厌倦和责怪她不能成长,于是把过去的一切推翻,把有过的爱也全盘否定。最终又把子君推回到当初为了和他在一起而和家人闹翻的封建家庭,也把她彻底推入了痛苦的万丈深渊。如此看来涓生也不过是一个自私凉薄,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他同样的怯弱和逃避现实,只想着一切重新开始。

      三、子君的不独立  最终失去自我

    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全文很美的一句话,也表达了作者的中心思想。

    人只有努力活着,付出的爱和得到的爱才会更为美丽,不管现在有多少阻碍,只有活着,才会见到美丽而开放的爱。

    而我所认为的活着,不止是生命意义的活着,当今时代,更在于一个人精神上的活着。

    子君这一人物对当代女性更有警醒意味。正如原为所写:

    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一个空虚,而对于这空虚却并未自觉。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当代女性到底应该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也是所有女性心目中的一个难题?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选择,只不过我们终究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所买单。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不劳而获的,包括幸福的婚姻生活。

    亦舒所创作的《我的前半生》的小说思路就是根据鲁迅先生的《伤逝》延伸而来。

    《我的前半生》里的女主也叫子君,与《伤逝》里的子君不同的是,不同的时代下,同样的开场,一个在被不爱抛弃后重新找回了自我,实现了经济和人格的独立;一个在婚姻中放弃自我成长,被曾爱过自己的人弃之如敝履,最终重回到更加痛苦的糟糕境地,也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我不禁又想起舒婷的那首现代诗歌《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是的,如果我爱你,我们就要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鲁迅的《伤逝》让我看到了最不靠谱的爱情模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ts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