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控制
控制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隐藏在每个有思想的物种体内,人更是甚之。在家里,妈妈永远都想控制孩子,她们的初衷是对孩子的爱,这爱可以创造伟大的亲情,也可以创造家庭的不幸。因为,很多妈妈借助“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
总结家庭中利用爱的名义控制孩子,从而给孩子心灵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如下:你是我生的,你是我养的,所以你该……"
这种让孩子背上还债的负担,是最常见的控制。按照序位,序位高的妈妈,不能要求序位低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模式生活,孩子有选择权力的前提是没有心灵的沉重枷锁。“你不听话,我养你容易吗?真不如当初不要你了……”
养育孩子等于受苦,还有威胁;迫使孩子以自己的命运进行补偿,威胁式的控制让孩子从小便没有安全感。
“我活得不容易,我的生命是悲惨的……”
这是隐性的控制,也是负面效应很大的控制。这种动力会迫使孩子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差以寻找心灵的平衡。或者“你不听我的话,我真命苦……”妈妈有时以自己多么“命苦”,来要挟孩子听话,孩子被迫进行补偿,往往带来孩子悲剧性的性格命运。
以上种种对孩子的控制,大多假借“爱”的名义。中国的多数妈妈总是认为什么都管,让孩子完全按妈妈的思路去做,便是对孩子最完全的爱。其实不然,在孩子年龄还小时,思想和经验还都不足以独立处理自己的人生大事时,妈妈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有责任也有权利来要求孩子按妈妈的思路去做一些事情,尽管有时候孩子并不情愿去做,但他们的能力不足以摆脱妈妈对他的控制。
那么,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孩子“少一点控制,多一些引导”呢?
1.妈妈应该克制自己的控制欲望。如果妈妈对孩子的控制欲比较强烈,建议妈妈首先应该把心态放平和。对孩子有期望是好的,但不要在孩子面前时时处处表现出来,不要急躁,有时候按照对的思路去做了,一时没看到成效,也不要太着急,继续做下去就行了。
2.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妈妈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妈妈。有的妈妈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则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3.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离孩子稍远一点观察。孩子的成长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该脑子里有个框框,孩子应该怎样怎样,更不能强硬改变,而应该利用一些生活场景,尽量提供一些孩子发展的外部环境,尽量正确的诱导孩子。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独立性是一种习惯,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的,如穿衣穿鞋、吃饭洗手这类小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次序、步骤的问题,也有效率和结果的不同,这就是因果关系,就是逻辑。更复杂的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是在独立意识的基础上,在感觉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中形成的,或许孩子大一些妈妈才会比较关注这一点,但这种能力不是说有就有的,这更多的是长期训练之后形成的一种对环境和面对事情的反应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习惯或能力,可以肯定地说,长大后也不会有。
5.引导孩子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当孩子逐步具备了事物的简单意识之后,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对外界事物和信息进行着判断和选择。妈妈通过孩子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的不同做法的选择力以引导,就可以逐步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作为母亲,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孩子天真烂服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所以,要对孩子多些引导,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