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个大职场,身处其间,要面临两个考验:做人与做事。不会做人,没有立足基础;不会做事,没有立身本钱。人品好但能力不济,发展空间有限;能力强但做人欠佳,个人前景堪忧。谓予不信,可细品职场三昧。举凡如鱼得水者,做人做事,皆无可挑剔。
把工作做得无可替代是职场的最高境界。在贾府里,就有这样一位丫鬟达到了这种境界,从而赢得了贾府上下的首肯,这位丫鬟就是贾府第一大丫鬟——鸳鸯。
鸳鸯是贾母屋里的大丫鬟,她直接服务于贾母。如果把贾府看作一个企业,贾母就是这个企业的董事长,而鸳鸯就是董事长秘书。这个岗位,没有能力干不了,有能力没品行干不长。鸳鸯可是能力和品德都具备,所以她的工作就无可替代了。请看《红楼梦》里众人的评价:
在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那些穿戴,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
惜春也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平儿道:“那原是个好的,我们那里比的上他。”
在第四十六回,因邢夫人要讨鸳鸯给贾赦做妾,便与凤姐商议。凤姐劝邢夫人:“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那里就舍得了?”
邢夫人也说过鸳鸯在女孩子里面是个尖儿之类的话,但因她的话是当着鸳鸯的面说的,目的性很强,可不予采信。
再看第四十七回,贾母在教训邢夫人时,先说了鸳鸯在她身边所起的作用,尔后又说:“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
贾赦欲求鸳鸯为妾碰了一鼻子灰,最后只得遣人买了个十七岁的名叫嫣红的女子,共花了八百两银子。以第十九回袭人说的“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那番话作参照,那时候,买个丫头也就是几两银子的事。
贾赦花八百两银子买嫣红,也算价值不菲了。但若以贾母开出的价钱和贾赦最终所花的银子做参照,说得俗一点,这就是鸳鸯的价值所在。
最初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的故事,只觉得痛快、解气。而今再看,眼前凸现的就是一个自尊、自爱、清醒、刚烈的职场女子。
鸳鸯做事无可挑剔,做人也令人敬服。在她那个位置,用“位高权重”来形容也不为过。虽说只是个丫鬟,但她到了贾琏和凤姐屋里,这两口子也要请座上茶的。
作为贾母的心腹,鸳鸯对人对事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贾母的看法。换句话说,她的意见可以影响贾母对人对事的判断,可以影响贾母的最终决策。
但在小说中从未见她恃宠而骄,也没听人说过她狐假虎威,她的骨子里透出的就是正直善良。就像李纨说的:“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
她也见不得人受委屈,在第七十一回,邢夫人当着众人给凤姐难堪,鸳鸯知道了原委,便巧妙地对贾母说了——这不叫打“小报告”,作为“董事长秘书”,收集信息、汇报情况,为贾母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也是其职责所在。再者说,世间有不平,而没人铲公道,小人必定更猖狂了。
鸳鸯冰雪聪明,虑事周全,处事也干练老到。也是在第七十一回,贾母要留喜姐儿和四姐儿在园子里玩两天,因这姐儿俩家境不好,老太太知道这里的人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怕他们欺负这姐儿俩,就唤一个老婆子去各处嘱咐一番。
鸳鸯知道那些婆子在姑娘跟前说话的分量,赶忙说:“我去说吧,他们哪里听他的话。”说完就去了。就这件事而言,贾母明明已安排人去做了,做得好与坏都与鸳鸯无关。但这事如果做得不到位,至少有两个结果:一是姐儿俩受委屈,二是有损老太太的威望。
就因为想到了这些,站在她的角度,必须保证实际效果能达到老太太的心愿,所以她必须那么做。类似的事,鸳鸯做过不少,她的好人缘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在第七十一回,还有一个故事:“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就是司棋与自己的表弟潘又安幽会,被鸳鸯遇见了。这在当时,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见过这两人的可怜样儿,又听司棋苦苦哀求,鸳鸯的心软了,并发誓替这两个人保守秘密。
随后,听说司棋病重,想着可能是因此事而起,又专门来看望她,劝她“只管放心养病,别白糟蹋了小命儿”。按照当时的礼教和贾府的规矩,鸳鸯那么做,性质是很严重的。一旦被人发现,后果实难预料。
但她敢于冒那么大的风险保护司棋,只有一种解释:心地善良。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故事,也算是鸳鸯的一场重头戏。鸳鸯作为令官,不仅熟悉酒令,而且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表现相当出色。有人怀疑,她一个丫鬟,怎么懂得这些东西?这倒也不难解释,老太太是个爱热闹的人,喜欢行个酒令、猜个谜语、玩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什么的,鸳鸯见识多了,自然就学会了。这在职场,应该算是综合素质吧。
按照职场的一般规律,像鸳鸯这样的人,应该有个好结果的。但事实上,鸳鸯的结局非常不好。高鹗在后四十回给她安排的结局,是在贾母去世后“殉主登太虚”。
按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提示,红学界有说贾母去世后,她出家当姑子的;也有说她被贾赦威逼而亡的。诸多推测,终无定论。但不管是上面的哪一种结局,跟她应该得到的回报都相差太多。
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先前一直没能消除的潜在风险尚存,而最能助她规避风险的老太太已经不在了。其余认可她的人因迫于情势,或爱莫能助,或自顾不暇,鸳鸯就只能是那么个结局了。现实如此,也奈何不得。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这么一段话:“正如辛劳一年营务的庄稼,还没等收获,就被冰雹打光了,难道能懊悔自己曾经付出的力气吗?”是的,身在职场,背离一般规律的意外谁也无法预料,但如果因为有可能遭遇这类意外便荒废了当下,也不足取。
身处职场的人,应该向鸳鸯学习,把工作做得无可替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