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读书笔记
这本书,两年前我是读过的。但是这一次重读,感受却完全不同,不仅唤醒了以前的知识,而且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分享出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点。
短时间但固定的冥想呼吸练习
冥想,以前听起来是个很玄幻的词。高中有所尝试,但是总是因为找不到舒适的坐姿而中断。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冥想可以让前额皮质获得充分的血液,就像武林中人闭关时那样,可以很好的恢复自己的精神。它能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舒缓交感神经系统。
在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上,就多次提到冥想的重要性。在瑜伽修习里,呼吸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修习瑜伽的这一年半以来,我确实感受到日常瑜伽放松休息术给身体和心灵带来的变化。尽管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意识到自己的呼吸,意识到自己紧张的部位并放松它,却能不知不觉的想通许多事情,减少急火攻心的次数。
推荐张蕙兰《蕙兰瑜伽休息术》,如果有余力可以听听英文版本的休息术和呼吸练习法,有不一样的地方~
不要试图控制所有事(局限性)
曾经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希望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hhh,然而意外的事情总是不可避免的打乱我的步调,比如,突然有个作业/兼职的单子,好不容易有好状态了又生病啦,好不容易攒够钱想买的东西又涨价啦balabala..非常扎心,而这种扎心的情绪也使人更加容易疲劳。
书中说,那是因为自控需要大量能量,长期的自控如同慢性压力,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患病概率。但是,适当的自控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能没有节制的使用金钱、精力、以及其他的东西。这有些难以平衡,也像一个矛盾。
通过冥想练习,我在交图周的焦躁不安和交图前一秒的心跳感明显改善了很多,很多时候顺其自然才是奥义所在。我们习惯倔强,但没必要自己和自己拧巴个没完
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的自控而不虚脱,唯一方法是提升自己的极限。如同肌肉,要么使用,要么消失。因此我们也要像运动员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找到“我想要“的力量,在虚弱的时候从中汲取能量。很鸡汤的说,就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打破自责,自我悦纳
自我谅解,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这也是我的心理老师一直强调的。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还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它不仅消耗了“我要做”的力量,还耗尽了“我想要”的力量。相反,自我同情、自我谅解则会帮助自己重回正轨。因为它能帮助人们消除想到失败时的羞愧与痛苦。“破罐子破摔”是为了摆脱失败后的低落情绪,但如果没有了罪恶感和自我批评,就没有需要摆脱的东西了,也就是说,思考为什么失败会变得容易。摆脱罪恶感会让你更强大。但也不要用幻想来改善现在的心情,该采取实际行动。
这是书中所说的打破自我攻击循环的方法:
1.关注自己的情绪
2.你只是个凡人
3.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安慰自己
非常熟悉的步骤。肖雪萍在《成长,长成自己》这本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方法。要化解自己的情绪,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复的去体验和回忆多种多样的情绪,无论是欣喜、激动、爱慕,或是焦虑、愤怒、自责、羞愧,反复自己看到这个词/回忆起相关事情的时候,身体细微的感受。比如愤怒着急的时候胸口像是有一团火,喉咙变得紧张,眉头紧锁,泪腺发酸等等,感受越详细,理解越深刻。
而第二个步骤,则是幸福课里反复强调的permission to be human。要允许自己全然为人。人是会犯错的,是会有不周全的时刻的。接纳自己的失误,停止自责,没什么大不了。
最后一步,其实是与自己的潜意识讲和。我们都渴望自己被接纳,而所受的教育更加强调羞耻心、道德责任感这一类看似正义有时候却有反作用的东西。这些条条框框时常让我们不能接纳自己,甚至埋怨自己好吃懒做意志力薄弱。书中的理论让我意识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实力”其实是人类进化出来的本能。这比批评自己“你个辣鸡”要显得和蔼不少。
不少人都希望通过找个“灵魂伴侣”而得到治愈。这当然很好,不过也要意识到,你自己便是永远陪着你自己的那个人,你自己也是有能力爱自己、保护自己、调节自己的存在。如果自己都不能接纳自己,又指望谁能比你更好的接纳自己呢?因此,愉快的了解自己的本能,然后接纳自己,接纳自己身上的种种特质,才是自控的基础所在。
最后,希望我们通过冥想、运动,以及人与人的连接(如瑜伽、社群等),都能够更多的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在此基础上练习自控、学会自律,找到真正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