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红楼感悟(连载1)

读红楼感悟(连载1)

作者: 洞庭渔家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16:57 被阅读0次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读红楼感悟(连载1)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使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 红楼梦


                        (序)

    文章标题《读红楼感悟》,让我不堪重负。

    如我这般才疏学浅之人,叙述读红楼梦感悟。应是无知无畏,自惭形秽到妄自菲薄。

    我的美术老师黄伟先生,多年亦师亦友,我欣赏他几十年的美术功底。

    去年寒冬,师生相聚,忽闻老师雅兴,寻思要以我为题材,帮我画一幅肖像。

    说者有意,听者期待。

    今宵又逢大雪日。

    老师应承鄙人之事,辗转已是一年。

    今夜老师忽来家中造访,温酒相待,清茶一杯。

    陋室寒暄。

    忍不住问起老师,老师去年应承帮我绘画之诺,要到何时方可兑现?

    白天,老师已经电话告知于我,要求我静下心读一读《红楼梦》。待我有所领悟,书写心得,其为我作画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问其缘由。

    老师告知,我曾书写“三生烟火,一世迷离”字样。回顾学生半生际遇,他颇有感触,学生我既有《红楼梦》中贾宝玉般的天真,亦有《封神演义》中二郎神的勇猛。

    老师要以“太虚幻境”为背景,按照我的气质,认真为我作画一幅肖像。

    老师立意高远,可惜我非周郎。

    老师还说,乱写乱画,是对我的不尊重。

    贾宝玉乃山川日月之精秀的“通灵宝玉”。

    二郎神是劈山救母、助周伐纣的“显圣真君”。

    老师属于修道之人。如此抬举学生,让我大吃一惊,顿感心生不安。

    诚惶诚恐又甚期待老师画作。

    老师转头提出,学生必须通读《红楼梦》,参悟人生,待时机成熟,他自会以画相赠。

    不知是老师心存厚爱学生,还是老师有意鞭策我读书,倍感压力重重。

    人到中年,重拾这厚重书本,我真的感觉自己会啃不下这些四大名著。

    曾听过蒋勋老师说红楼,也看过几篇描述红楼梦里相关人物的文章。我勉强略懂皮毛,距离应知应会的半桶水标准,相差甚远。

    如何起序,落笔文章又该何去何从?

    酒后散席,送走老师。

    寒雨纷纷扬扬,街灯冷冷清清。

    傻坐火炉旁,我不知所措。

    逼迫自己开卷读书,或者举手投降放弃作罢?我如迷茫蠢物,迷林之中发呆。

    天气预报,今晚雨加雪。古人雪夜读书,或为考取功名,或为著书立说,我为了什么?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小楼的玻璃门窗,被雨雪肆掠敲打。冰冷的寒风,沿着窗户缝隙灌入衣襟。困冻这萧索寒冬,不觉又三更,炉火渐熄,瑟瑟发抖。

    作者曹雪芹,经历了荣华富贵到寒酸落魄。他穷其一生,花费十年光阴完成红楼著作,岂止是一把辛酸泪,可以言表他的心路历程?

    前观古人四大名著,后无来者承继遗风。盛世浮沉,中华文化巨匠,超越古风有几何?

    我乃一介草民,文难立笔,武难登堂。

    奉老师之命,再读红楼,撰写感悟。

    我似乎看到那河岸边的苍鹭,独自哀鸣夜空,瑟瑟发抖,叹息自己薄羽难御寒,消瘦于寒江,孤僻成罕的可怜模样。

    阶前冻银床,大雪锁寒江。

    今夜,红楼梦中的大雪风景又是如何?

    读红楼感悟(连载1)

    (1)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曹雪芹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终于完成了惊世著作。

    我怀疑自己能否坚持读完此书,更那堪拙笔耕耘不出贤文,才尽领会不到超凡红尘禅机。

    《红楼梦》印象,不觉流转儿时记忆。

    记忆深处,80年代的县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收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当年的我,一个乳臭未干的顽劣之童。

    县城里,拥有电视机的家庭算是中产阶级。父亲虽是公社干部,家中却甚清贫,买不起电视机。

    母亲当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每晚带着我去隔壁邻居甘奶奶家观看《红楼梦》。

    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锁在甘娭毑家的电视柜中,电视剧上盖着红彤彤的绒布,电视柜下面,一排柳树弯成的木椅,齐整整的摆在拥挤的客厅里。

    夜幕中,母亲与邻居们,纷纷赶来甘奶奶家。大家寒暄谈笑中落座,等待剧场时分,聚精会神地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遥想当年,这部让万人空巷的电视连续剧,也会感受到那个年代,内陆人们精神食粮的贫瘠,以及对优秀电视文化作品如此渴望。

    看不懂电视剧的顽劣儿童,也看不懂大人的世界。小孩喜欢凑热闹,喜欢捧人场。

    剧中那些红男绿女,衣裳甚是有趣,说些孩子们听不懂的话,还喜欢哭哭啼啼。印象中红楼电视剧实在无趣,《八仙过海》之类的神仙剧,那才有意思。

    我惦记甘奶奶家的瓜子、花生还有雪枣等零食。我家要等到过年,家中才有零食解馋。

    记忆碎片,大人嘴里常提及贾宝玉跟林黛玉。他们是不是在搞对象呀?大人之间的事,太复杂,又与我何干?我傻傻寻思。

    常随母亲去甘奶奶家蹭零食。大人们聚在一起观看红楼梦的电视剧,无聊中剽学,我却能哼唱出它的主题曲音乐。

    读红楼感悟(连载1)

    (2)

    读书年代,学习课本知识,仅知道《红楼梦》的原著作者先有曹雪芹,后有高鹗。

    曹雪芹究竟生于何时,卒于何方?不得而知。

    《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著笔,无可非议。这后四十回由高鹗续笔完成,目前学术界似乎仍存争议,或许这也是该著作的神秘魅力所在。

    据说研究《红楼梦》有三个时期,依次为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研究派别大致可分考证派、索隐派、评点派与创作派。

    学界且如此纷繁。草莽之我,何处寻师?惟有效仿霍元甲宗师,沉河摸石,自创迷踪。

    言归正传,随读红楼梦第一回章节文字。

    古今小说,紧扣主题,或娓娓道来,或开门见山。

    读红楼梦第一回描述,作者借笔一僧一道,空空道人、渺渺真人,携女娲补天遗留的一块灵性通透顽石入世开始立笔。

    开篇如神魔临凡故事,如梦如幻。

    曹公抛出神来之笔,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曹公习作,着实不落俗套。

    后世有一首歌词写到“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该词曲作者,是否源于联想红楼梦,其中有通灵顽石与两位神仙对话的场景。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喜濯墨这烟波柳巷,吴侬软语的婉约姑苏。

    旖旎的江南温柔水乡,这里的官宦百姓,书卷之气灵动,亦不乏多情似水的江南女子。

    笔锋转至姑苏。阊门城,十里街内,仁清巷。巷内有个葫芦庙,旁有户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膝下一女,年芳三岁,名英莲。

    好一个仁清巷、葫芦庙,好一个甄费,甄士隐。曹公笔端取名,埋下伏笔,意欲何为?

    仁清巷,仁者自仁,清者自清的地方。葫芦庙,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莫非代表糊涂之意?甄费谐音“真费”,甄士隐意指“真事隐”。其女英莲,隐指“应怜”。

    中华汉字,其意博大精深之妙,莫过于此。

    读红楼感悟(连载1)

    (3)

    却道甄士隐闲坐书房,致倦扶几而憩,梦幻游离太虚幻境,遇僧道二人,道出三生石缘。

    西方灵河岸的赤宫霞,有位神瑛侍者。

    他日以甘露浇灌三生石畔的一株降姝草,该仙草受天地雨露精华滋养,得换人形,修成女体。因思酬报灌溉之德,故念缠绵不尽之意。

    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缘。

    降姝仙子为偿还神瑛侍者浇灌甘露之惠,下世为人,发愿以一世眼泪偿还与他。

    这神瑛侍者,莫非就是贾宝玉前世。

    这降姝仙子,莫非就是林黛玉前生。

    神仙本是凡人修,只是凡人志不坚。

    不曾料想,天上神仙也会萌生凡心,看来天宫也着实太孤单寂寞,红尘三千竟惹凡心。

    神仙跳不出三界,看来也被五行困扰。

    贾雨村(假语村)登场,寄居葫芦庙内的落魄穷儒,与甄士隐甄府相邻而居。

    第一回合甄士隐与贾雨村的短暂交集,描述了贾雨村被甄士隐相邀家中对坐饮茶,他自作多情,暗自相中了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

    又逢中秋佳节,甄士隐悲悯惜才,来葫芦庙邀请贾雨村,书院里漫饮,美酒佳肴。

    酒过三巡,甄士隐见其空叹明月,借酒吟诗作对,心生惺惺相惜。贾雨村空有满腹才学,却雄才未展,壮志未酬。

    甄士隐遂委婉相送五十两盘缠银两,助贾雨村进京考取功名。

    甄士隐实乃贾雨村生命中的第一贵人。

    甄士隐虽为乡宦,实乃乐善好施之人。

    其命运却如玄幻故事,文中再现一僧一道登场,谒语暗示甄士隐,会经历元宵节失女之殇。

    其后,果被印证。

    甄士隐先遭遇失女之痛,其后宅居又被火灾烧毁,辗转投奔岳父家又遭嫌弃讽刺。

    其遭遇三劫之后,跛足疯道登场,口念言词,一曲《好了歌》。

    甄士隐乃有慧根之人,解得真切,遂随疯道飘飘而去,不知踪影。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曹公笔下,跛足疯道口中的《好了歌》,道尽这人间万象,实乃一场虚空幻象。

    联想起曹公笔下,那通灵宝玉两旁刻有谒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公,他老人家哪里是一位作家,他分明就是一位得道高人啊!难怪后世学者再怎么研究,怎么也弄不明白他卒后的年月与地点。

    新太爷上任,甄家大门被打响,太爷差人传来问话,甄士隐岳父被吓得战战兢兢……

    《红楼梦》第一回,到此截止。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红楼感悟(连载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d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