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通俗地说,科学 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 它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就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这就注定科学追求的是世界发展变化的真相。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实践必须是理性的实践,因此科学研究是以理性作基础的。
艺术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主要是指艺术活动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生动、具体、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所以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这就要求艺术家不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脱离生动具体的形象,其创造的成果艺术品,更须展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每一个欣赏者。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 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可见艺术的表达方式是感性的,表达内容是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艺术活动中的“理解”也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的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
善是具体事物运动组成的完好状态。善存在于具体事物和具体主体之中,存在于运动、行为和变化之中。是价值和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是和负价值、负意识相互对立的正价值、正意识,是和恶对立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具体事物的同一个行为行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人认为它符合自己的意愿,是善行,有人认为它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不是善行,对于什么是善,人们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同的人关于同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行为和变化具有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明一个认识对象具有的善恶性质和能力。缺少知识经验的人很难正确判断一个认识对象具有的善恶性质和能力。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发展需要、利益和具体意愿时常存在差别。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少数人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时常存在差别,少数人同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时常存在差别。
人是万物的尺度,善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是善的尺度。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人不仅有生理的物质需要,而且有心理的精神需要。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只有维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水平上,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感到具体事物的存在、行为和变化对自己具有的善意。而每个人对于美好的理解以及内在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善”源于自身处境的不同,源于个体悟性的高低。
运动是具体事物的一般形式。行为是相对显著的运动,存在是相对静止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是具体事物的两种对立统一的具体形式。科学研究中的“真”,是人们从具体事物的的一般形式——运动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哲学中的“善”,是人们从具体事物的具体存在形式——行为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艺术中的“美”,是人们从具体事物的具体存在形式——存在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 “真”是符合规律,“ 善”是符合目的 ,“美”是二者的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