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一个话题引起热议,有人问:“为什么我越努力越无助?”
他的疑惑引来了数千个网友的回答,很多人在评论区纷纷附言,感同身受。
明明自己很努力了,但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信心,觉得造化弄人,个人作为无济于事,这个感觉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提出的,他做了一项经典的实验,一开始把狗关进笼子里,蜂音器一响,就用电击棒点击它,狗在锁紧的笼子里无处逃脱。
持续数次实验,都是上述的操作。
接下来的一次,蜂音器一响,在电击前实验人员把笼子打出了,然而狗并没有
逃离,而是无助地倒在地上颤抖。
它本来有逃生的机会,却主动逃避,绝望地等待着痛苦的降临,这就叫做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之后,就会形成行为与结果无关的信念,然后他就会将这种无助的感觉,泛化到新的情境之中。”
造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将坏的结果归因于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特质。
• 内在:他们容易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错,这会降低个体自尊。
• 普遍:他们认为问题不仅仅是问题本身,而是影响到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这使得失败的影响会泛化。
• 稳定:他们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这使得失败产生更长久的消极影响。
如何解决呢?有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尝试:
1.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
检查自己的思维模式,看是否将一时的困难归于永远无法克服的难题,将一时的失败看作是整个人生的失败?检视内心的错误想法,可以有效改善习得性无助。
2.从小事做起,建立起内心的自信
庆祝自己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与胜利,把目标细致化,具体化,就不会陷在无助的感觉中.
3.降低自己对事情的心理预期
完成比完美重要,多问自己“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感觉很糟糕,我什么都做不了。”
请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美好的人生会徐徐向你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