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媒介,也是个体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方式,轻则会影响一个人的日常交际,重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古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今有郭德纲口吐莲花。中华语言的精髓和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名人身上。如果能循环做到以下几点,相信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一、内在的学习与思考。
举个例子,笔者的职业是程序员,原先就看看技术方面的书,与同事和陌生人交流时会时常感觉词不达意,脑子中的概念模糊且表述也不清楚。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会给我的人生带来障碍。在经历了许多因为自己的“拖延”而吃到的恶果之后(关于如何克服“拖延”,近期也准备聊聊这个话题),现在变成了行动派。
随后立誓每周要看两本专业之外的书。陆续看了历史、经济、社会心理、哲学等各种人文方面的书籍,每本书通读一遍之后,再记笔记和画思维导图。
这么一来就将其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经过了几个月,某一天发现自己脑中思路清晰,这就是积累的效应。
以上其实意在要大家能够培养多元化的跨界思维。如果只局限于本专业和喜欢的内容,那么你的思维其实是单一线性的。跨学科交叉型的学习,会使你思维活跃。
思维模式其实就是语言表达的内核,大脑中的思想在碰撞,内在思想的饱满才能激发出外在的语言表达。
二、外在的交流与互动。
再拿笔者举例子,我在操作第一个步骤的过程中,还会把学到的知识实践到与人交流中。
其实线上的交流倒还简单,你可以慢慢构思,打错的字和语句不通顺的话,可以有时间来回删减调整。直到表达通顺、词语精炼之后点击发送。
而面对面的交流,则需要你大脑更快速地运转,当然少不了我们第一步的学习与思考的积累。知识储备多了,你就能想明白你每次与人交流时双方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要运用换位思考甚至换物思考:站在别人、事情、甚至某个物体的角度想问题。
笔者还发掘了一个训练语言表达的方式:线下网友聚会。当我在进行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从社交软件上面加了一些同城的读书交流会,它们每周会定期举办网友的线下交流活动。我有时间都会去参加,每个人进行演讲和领读,偶尔会互相就一些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
这么一个过程是训练了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
你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所处的环境,来选择适合的方式练习。在这一交流过程中,还能让老朋友重新认识你,也能与新朋友建立友谊。你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想到就去实践。
三、反思、总结、检查当前的不足并改进。
反思、总结,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大家应该也经常做的。
比如工作中会要求我们写月度总结、季度总结等。这些其实是让你以文字的形式来复盘这段时间,原先的计划是什么,每天做了什么,是否完成了目标。让你进行一个阶段性成果的输出。先计划,再执行,然后检查问题,再进行阶段性调整。再回到下一阶段计划这样一个循环。
还是举我的例子:首先我的计划是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我就要去执行才能满足我的目标计划,随后是分几个阶段步骤执行,看书——记笔记——总结输出读后感——与人交流实践——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检查问题,总结。然后我再回到看书这个循环的开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不断调整优化你的目标计划。
记住,以上三个步骤循环操作。
可能有特别内向的朋友会有疑问,我不喜欢或者是害羞与人交流怎么办?
这里我要承认,内向性格确实相比较于外向性格在语言表达和与人交流方面会有些劣势。但好的语言表达不是要求你话说不停,而是要求你能用精炼、准确、不存在歧义的语句进行沟通,其目的是能几乎完美准确地传达信息,达成各方信息交流促进的目的。
所以,特别外向的人要收敛,以防止话语过多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特别内向的人也要放开,合适地把你内心所想表达出来,别人能听到你的想法,人生也许就多一些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