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一年前,AR更多的还是纸上谈兵的美好展望,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简单易懂的行业热点。以BAT为代表的先行者纷纷通过抛出合作案例,希望抢占AR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但是因为AR目前在手机上的入口隐藏较深,也没出现除了《Pokemon Go》的更多重量级应用,有人提出质疑:短期内AR是否只是一个无法落地的概念技术。
目前,百度的DuMIX AR、阿里AR开放平台、QQ-AR开放平台都在招徕开发者,搭建生态。本文将探讨怎样的实际用途可以避免AR沦为鸡肋,也会从三个角度对BAT的AR平台做对照点评。
QQ用AR技术拓展传统教育场景
在巨头们的AR商务合作案例中,百度的主要客户有三星、伊利、肯德基等,阿里在刚过去的天猫双11玩了一次“送范冰冰到你家”。QQ不仅在营销战场与百度、支付宝比肩,推出如AR火炬、AR红包等全民参与的营销活动,还在教育领域拓展了很多行业第一。例如QQ和深圳大学合作,就成了“中国首个AR校徽”。
另一个是"首个可AR识别课本":QQ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旗下的人教数字出版公司合作,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课本为试点,使用手机QQ的"扫一扫"扫描课本图片,屏幕就能看到这些图片"动起来",配以动画课程讲解。
腾讯视频
AR为数字教学提供了新方式,无需对现有世界作出修改的前提下,就可以附着新的增值内容。可以说,替代只有固化形态的二维码、链接等,是AR现阶段最实际的用途。
从三个角度,对照点评BAT的AR方案
BAT三家各有其AR开放平台,其他第三方如亮风台、EasyAR,则是为自有App内植入AR功能所准备。操作系统的AR方案如ARKit、Windows混合现实、ARCore也在此列。
开发者精力有限,需要为其确立优先级。所以主要比较三巨头的AR平台优劣。
我对平台的评判标准有三:用户存量和“扫一扫”功能的活跃度;识别准确率和操作难易度;制作AR素材的难度和生态圈的大小。
(1)手机百度缺乏场景,手淘和QQ-AR覆盖率更高
平台本身的用户量,并不等于AR功能的用户量。最简单的例子,苹果手机内置Siri,但不是所有人都在使用Siri。
在这个层面上,手机百度最不乐观。首先用户总量上来说它是最少的,然后又没有什么吸引用户使用扫一扫的场景。相比之下,手淘的拍立淘和QQ的AR红包都是独家功能,导致AR功能呼出的概率都要比百度高很多。
而QQ的AR入口是与“扫一扫”整合在一起的,进一步增加了用户体验到AR的概率。
装机量也同样是重要指标,几乎每个人的手机上都会装QQ,只有比较大的装机量才能保证更显著的投放效果。
(2)AR应与现实世界产生互动关联
BAT三家采用的图像识别技术,各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实现形式。接下来从三者展现出的效果反向推测。
手机百度和QQ-AR,都支持扫描一个静态图片或图标。两者的扫描不要求在实际场景当中,手淘的AR识别就更进一步,在某些案例中,只扫图片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扫描实物。
唤醒后如何维持AR显示?三家的处理也各不相同。手机百度基本是生成3D模型。在唤醒之后,这个3D模型就跟原来的静态画面关系不大了,只要大致还在附近区域,可以用任意姿势拿着手机观看。而手机淘宝的AR正好相反,对于场地的要求是最高的。
手机QQ的AR触发条件是比较宽松的。有一个百事可乐的AR案例,我只是在网上找到了包装图,也都可以激活动画。激活后,必须保证摄像头对着物体或图片。因为QQ-AR基本上所有的AR内容,都是基于LBS,以图像识别的地理、位置信息触发,并与现实世界产生互动关联,动画与摄像头捕捉的热区完全贴合。
例如,扫描《速度与激情8》海报,随后播放的视频片段都是嵌入画框热区里的。当你上下翻转不同角度的时候,播放的视频也会做出不同角度的旋转。形象地说,就好像扫到的图片变成了一块屏幕一样。
(3)降低技术门槛提升AR市场普及率
如果说3D模型涉及到灯光、动效等复杂因素,做出来的效果可能会很糟糕。因此要么就是外包制作AR素材的产业链要足够专业,要么个人门槛要降到足够低。
百度和阿里的AR案例都使用了纯3D建模的方式,这就要求开发者必须建立3D模型。在阿里服务卖家的“内容市场”当中,制作AR模型和交互已经成为产业。几家店铺的建模和服务费用大概在六七百到2000多块钱不等,视模型复杂度和交互难易度而定。
百度AR在推广方面就更悲催,他们甚至把手机百度AR扫描功能的起始页做成了案例汇总,生怕大家不感兴趣忽略掉。
QQ-AR对商户或个人用户来说,可能是目前最友好的一家。这与其AR呈现形式支持2D视频或平面不无关系。普通的开发者仅提交视频或平面材料,在热点位置播放就可以。这可能是门槛最低的AR实现形式。也有助于快速验证模式,评估投放效果,降低试错成本。
至于让普通人快速开发AR素材方面,也有一定进展。例如Adobe有个叫做Character Animator的工具,可以用摄像头捕捉头、手、嘴等部位活动,并且把这些动作嵌套在已经做好的人物模型上。
但是,如何让这些应用做出的动画和模型,能自由导出到其他平台,将是决定平台内容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几大AR平台的未来走向,目前并不能简单下结论。但唯一能确认的一点就是,将来在传说中的AR眼镜当中,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也许都要依靠如今所做工作的铺垫。现在在手机屏幕中能看到的东西尽管简陋,但未来就包含在这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