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闺蜜送的那束百合花开了,我停下手里正在读的这本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站起来轻轻嗅了一下那朵盛开的百合,味道很淡,却沁人心脾。
我低下头,正好看到书上的这一段话:“这是一个控制狂在大学这个小社会的生活中学到的一点,可能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世界上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我忍不住拿起签字笔把这句话画上线条,算是做一个重要的标记。
在书上勾勾画画写写,是这些年我读书的一个习惯。
这句话令我不由自主想到了今天听的一个课程,里面提到一句话,叫“宽容要做的就是接受不同。”
当这两句话重合在一起,我发现,女孩子变得优雅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同,而不是拼命要对方,和自己“求同”。
就说米歇尔·奥巴马吧,她自己是一位非常爱干净整洁的女性,她大学时的室友兼好友苏珊娜则是一位从来不叠衣服的女孩子,她对她的行为很不满,有时甚至难以忍受到,把苏珊娜的脏衣服抱回她自己的床上。但她从没有指责过她。后来米歇尔和奥巴马在一起以后,发现奥巴马也不爱整理衣服,她对此坦然接受了。
诚如上面那句话所言,接受别人和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女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自己也是一个更倾向于“求同”的人,我在接受差异性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但从今天起,我期待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你看,打破固有的思维,获得新的对世界和他人的认知,这是读书带给我的。也是我今天,想要带给你的。
我是在偏远的小山村长大的女孩子,小时候山村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群山,重重叠叠,山外有山,给人一种闭塞感。
小时候我好奇地问过爷爷:“山的那边是什么?”
爷爷说:“还是山”。
后来读了初中,学了王家新的那首诗《在山的那边》 ,我又在想:“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海吗?”
上了初二以后,班上和我玩得最好的女生,突然就不来上学了,那时候我们没有电话号码,没有qq号,按键手机对一个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读完了父亲留在家里的几大摞书。也许不会认字以前的我,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我的乐趣,竟然会来自看书。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看书竟然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和哥哥在父亲的书堆里,过完了一个又一个的寒暑假。直到哥哥升到初中,我们去镇上上学,我才第一次知道有“图书馆”的存在。我后来帮班主任管理过班级借书的事情,才开始接触到一些深刻一点的书,比如所谓的“名著”。
只是很可惜,那个曾经和我一起去搬书的笑得天真灿烂的女孩子,初二就没有读书了。再后来,又有一些女孩子,没有继续读书了。
我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从别人那里听说,她们结婚了,也有孩子了。也听说,她们在婚姻的一地鸡毛里,一边带着孩子,一边抱怨着生活。
读书不会解决生活所有的问题,但很多时候,它往往能成为推着我们往前走的动力,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帮我们选择一条遗憾更少的道路。
2019年以前,我可以说自己喜欢读书,但不能说自己会读书。
即使到了大学,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读书很肤浅,只要是从头到尾看完,就定义自己看完了一本书,却从来不去思考书的内容、书的观点以及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
所以我那时候读书,纯粹是在囫囵吞枣。
前年,我有幸在简书认识了一群爱读书写作的小伙伴,后来又报名学习了书评写作,我才真正打开自己读书的大门,学会真正的去深思一本书的内涵与价值。
印象深刻的有一位朋友,原来一直比较喜欢写散文,后来爱上了书评写作,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输入和输出相结合,让她这两年进步飞快。
前两天她在自己的视频号直播,交流探讨梭罗的《瓦尔登湖》,讨论的过程引经据典,对答如流,让我觉得仿若新生。
认识她的那一年,她连语音对话都颇有些不好意思。她说,读书让她明白了,要勇于尝试任何新鲜事物。她突破了自己,也带给了别人力量。
我知道,这位自信满满的女性,再也不会和那位曾给我打电话诉说生活焦虑的女性重合了。
去年我深度看了很多书,有些书反复看了好几遍,写了几十篇书评,我的朋友们也觉得我在读书上的思考,令我成熟了很多。比如去年看完《月亮与六便士》,我在哲学层面解读了一下这本书,读书群里有小伙伴就夸我的立意角度很新颖,这令我觉得很欣喜。
读书在精不在多,多读经典好书可以令人快速成长,这是去年写书评带给我最深刻的认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似乎成了我闺蜜好友们的知心姐姐,很多时候在面对焦虑和选择的时候,她们都会选择来问问我。
我通常不会给他们提供什么标准答案,只是会推荐这方面的书籍或者电影,因为我觉得,很多道理,自己经历了,悟到了,明白了,才是真的明白。
前两天龙哥在“尚龙读书会”讲完了《飘》这本书,我花了两天时间看了拍的电影,并把这部电影《乱世佳人》安利给了两个人,一个是对生活有一些迷茫的人,一个是自己创业目标清晰的人。
我不知道前者是否看了这部电影,但是后者在我安利的当天晚上,熬夜看完了,然后给我发了一条消息,说:“这位女主人公太令人震撼了,我要去看原著《飘》,以后多多推荐这种女性成长的好书。”
当然,这位女生平时也特别爱看书。
我还有一位朋友,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去年她的工作繁忙而琐碎,经常都能感觉她比较焦躁,我建议她多读点书,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写写自己的收获。
前不久她在我的qq留言,说她最近在阅读,让我有空检查一下,我在她的简书账号,看到了一些读书感悟,写得还挺不错。423书香节我给她送了米歇尔的这本《成为》,她收到后,很开心地给我打电话,雀跃地谈她最近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期待,对读书的渴望。
透过电话,我能感受到,读书涤去了她以往的急躁,整个人增添了几分稳重和力量。
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具体说读书的作用是什么,好像说提升自我、疗愈心灵、减缓焦虑和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对也都不对,因为只要我们保持一直阅读,就会发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它带给我们的价值,都是不同的。
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里说: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而你选择从哪一天开始读书,当时也很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