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暑假开始,每周六晚上,都是端和刘先生的羽毛球时间。
昨儿有雨,端吃完晚饭就爬上床,说是累了,想睡觉。
摸了摸他的额头,温度正常。问:“最近过得很辛苦吗?”
答:“是。”干脆简短。
昨天他班主任给我打了电话,说是这次考试,他虽然考了校区第一,但没有考到两校第一,有同学起哄,他有负担。
这事,我还没和他讲,因为没有合适的时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的道理,他内化也需要时间和历练。
我想了想,便什么也没说,帮他掖了掖被角,关了灯,让他躺下睡了。
刘先生很是恼火,觉着我对端太纵容了。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朝夕间就给毁了。
也许,装累真的只是端的一个小手段。可他宁愿装累也不去,是不是这个活动本身,他确实打心里就不喜欢呢?端这样的半大小子,让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比让他动起来还难受呢。再说,锻炼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而不是为了锻炼,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咱又不是军事训练,何必这么一板一眼。
这小子,躺到8点钟,果然躺不住了,问:“老爸呢?”
“你爸去羽毛球馆看场地去了,如果有空场地,就带你去打球。”我也诈他。刘先生其实是去超市买鲜奶了。
当刘先生带着冷风回来的时候,外面还有哗哗的雨声,不绝于耳。他没提打球的事,我便也没吭声。
端如果是因为不想打球才出此下策,自然是当批评的。可,换个角度,孩子有什么都不敢直说,是不是也很可怜?
孩子的诉求,肯定是长期被压制,被忽略,他才会变“狡猾”,遇到困难,才会拐弯。
当个家长,光有爱远远不够,还要有智慧,有决断。谁能告诉我,原则和温暖之间,到底哪里才是最黄金的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