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下笔前思考非常重要,思考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思考一:审题
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对文章题目进行认真审查,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掌握题目的各个要素——写作重点、写作范围、写作要求等,以便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写好文章。审题是学习写文章的第一步,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
分析内涵:
(1)审命题的类型(全命题、半命题、命意、话题)。
(2)弄清题目的意思。
(3)确定文章的体裁。
(4)确定写作的范围。
(5)审清题目中的题眼。
(6)审明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7)审明题外要求。
掌握方法:
]字斟句酌法。
字斟句酌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审题技法,就是对所给题目中的每个词、每个句子进行仔细的推敲,既要把握住每个词的确切含义,又要确定好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从而确定命题所指的对象、范围及命题者的意图,并明确文章写作中心的一种审题方法。字斟句酌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各种类型的题目,尤其对限制性词语较多的题目更为有效、实用。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也有“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相反,如果忽视了“题眼”或抓错了“题眼”,那习作必然不能体现出重点。
(3)填空补缺法。
有些题目给出的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笼统,有的甚至很抽象,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
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
思考二:立意
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这种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就是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意”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因此,习作时,立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明确了习作的写作目的,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
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要正确健康。
所谓正确健康,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要健康、积极向上。也就是说文章所确立的中心要符合文题的要求。文章所确立的中心要正确、健康、积极向上,使读者受到启发、受到感染,给读者巨大的鼓舞。
(2)立意要明确集中。
所谓集中,就是一篇文章的目的要单纯明确,不蔓不枝,重点突出,紧紧地围绕中心来写。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确立文章的主题时不能贪多求全,不能搞“多主题”,如果你这也想说,那也想说,就不能突出重点,文章的主题就会不集中。
(3)立意要别致新颖。
立意别致新颖是指确立的中心要有时代性,要有新意,要与众不同。我们在确立文章的中心时,要充分理解、挖掘材料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要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认
识事物,写出新意,给读者启示;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构思,见他人所未见,想他人所未想,善于从平凡的人和事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主题。
(4)立意要深刻真挚。
“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所表达的中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不能过于肤浅,应当对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歌颂,对假、恶、丑进行鞭挞。“真挚”是指确立的中心要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写真话,抒真情,不能写虚话。
思考三:选材
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材料的意思,是指在写作中选择运用材料表现主题的过程。它包括根据主题收集材料,选择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材料。我们把选材的要求概括为十六个字:取材要广,选材要严,组材要妥,用材要新。
选材的要求和方法
(1)取材要广。
取材要广,是说我们依据主题收集的材料越多越好,只有材料多了才能互相比较,从而选出最好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但是,选材必须根据主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否则材料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可以从生活中选材,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书籍、报纸中选材。
(2)选材要严。
选材,必须按照真实、典型的要求,严格选择材料。文贵有真,文章的真实来源于材料的真实,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组材要妥。
组材,是指写文章时材料的安排和组织。材料的安排和组织要妥当。俗话说“量体裁衣”,意思是说做衣服要根据人的体型(高、矮、胖、瘦)来裁剪,这样才能合身。写文章也是这
样,材料的安排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做衣服,要大小合体;写文章,要详略得当。
(4)用材要新。
一个题目可以找到许多材料,那些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材料才是恰当的材料。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稀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的材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