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武志红心理学系列笔记及读后感(缓慢更新ing)

【笔记】武志红心理学系列笔记及读后感(缓慢更新ing)

作者: 大龙猫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8-08 00:50 被阅读0次

    《和另一个自己谈心》

    一、《孤独》

    1.“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它可以延伸为,我发出的声音得到了你有临时性的回应,于是我的声音就存在了,而我也有存在感了。回应的质量,是人际关系质量的根本。

        不管你有多好,对别人付出了多少,多有才华,多有钱,多有能力......只要你不能给出有质量的回应,你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必然出大问题。所以,试着修习这一点。并且,和给出有质量的回应同等重要的是,要能发出你有感觉的声音,表达你的欲求。

    2.真正缓解累的方式,是进入关系。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关系的根本,是你有了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是谁,然后借助这面镜子,去认识自己、展开自己。

    人,是关系的动物。

    生命从自恋出发,然后是一个不断破自恋的过程。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太多人的成长,是在不断积攒自恋,然后变得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却被困在了孤独中。甚至他们对此毫无感觉。

    3.自恋,是试图将别人纳入自己的体系;爱人,是愿意将自己纳入对方的体系;真爱,是两个人走出各自的体系而相遇。

    4.察言观色并非共情,而是头脑的猜测。它不怎么碰触对方的情感,是因为当事人主要使用的是思维逻辑......童年时活在高度不安和孤独中,难和别人建立情感联结,于是变成用思想去和对方建立关系。所以,所谓判断都是想象,甚至是妄想。

    5.尊重别人的自恋,一如尊重自己一样;宽待别人的脆弱,一如宽待自己一样。

    6.亲子关系中的自恋:太多人不能客观真实的评价自己,这常常是因为,自童年起,他们的父母等养育者都活在浓浓的自恋中,根本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对他们产生真正的兴趣。

    有的父母在所谓“教育孩子”时,其实是教训孩子以传递其权力感:你的事情,我说了算,否则给你降点雷霆之怒。所以,孩子最大的错,是冒犯了这类家长的威严感——自恋。这类家长本以为可以做神,至少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可以。太容易对孩子生气的家长可以好好看看自己这一点。

    7.当体验不到爱时,人就会在关系中争高低,并试着让自己在高位保持控制感以及主体感。

    只有在关系中有很多爱和快乐时,权力游戏才会减少。如果一个人只感觉到关系中充满权力的争夺,就会不顾一切去争夺主体感、控制感或优越感。

    亲子关系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父母当然比孩子强,孩子也欠父母太多,如果父母能让孩子在亲子关系中体验爱与快乐,那孩子就可以放下这种争夺。但如果父母太喜欢争权力,那孩子就过不了这一关。

    8.讨好型人格

    轻易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常常是不能提哪怕一点要求的人。

    懂事,或许是很深的绝望,是孩子觉得父母无论如何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而产生的的绝望,也或许是有很深的恐惧——父母所说的“别出事,别惹事,惹了我们摆不平”

    若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回家也同样受挫,他就会觉得无处可去,会陷入绝望。在极少数情况下,绝望会让他心如磐石。这份坚硬能让他在社会上生存,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深的伤害。

    9.在关系中能做自己的程度,就是这个关系对你的滋养程度。

        我们由衷地希望别人满意。特别是自我未成形的人,他人是其镜子,他的一举一动是否有意义,都取决于镜子如何回应他。

       10.夫妻关系是一切关系中的NO1,所以,最好的状态是,夫妻关系是家里的核心。当秉持这个规则时,夫妻关系可以成为家里的定海神针。

          成年人彼此间找存在感不易,但都容易在孩子这儿找到:一、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易联结,可治孤独;二、孩子的需求简单,一旦被满足会有特有的感觉,会强烈地感染大人;三、孩子力量弱,成年人在孩子面前很容易有优越感。带孩子是不易,但这些好处也不能忽视。

      11.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年,让孩子一开始就为自己而活,这样看来也要三代人的努力。他们虽然自我,虽然他们看上去不那么拼,但因为他们比较少浪费生命在别人的意志上,所以反而更容易爆发出生命力。

          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每个人活出自己,从“角色”中解脱出来。父母知道展开生命是什么感觉,因此鼓励孩子去走自己的路。如果父母还没“活开”,还处于恐惧中,就很难避免要去“抓住”孩子,因为孩子满足了他们很多需要

    12.妈妈凝视过你,你即能凝视万物。英国心理学家莱茵说,“存在等于被感知”。也就是说,你感知到我的感受,我才发现自己原来这般存在着。

    13.优秀指向分离,愚昧指向忠诚

         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但每一次选择都是赌博,而用以投掷的骰子就是我们的肉身。

    14.做总是正确的父母,不如做给孩子空间的父母。因为重要的不是父母总能正确地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而是孩子自身的能量是否在一个开阔的空间里流动。在这种流动中,孩子的天赋自由发挥,并形成自己的体验和观念。

    15.复杂意味着美和创造力,意味着生命里。复杂意味着强大的生命能量,而控制背后却藏着阉割与死亡。

    16.深情,是无法因诱惑而产生的。

         人类的感情,最宝贵之处在于人们的自发性,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如马丁布伯说“我与你的关系有一个前提——不将对方视为实现自己某种目标的工具和对象。”有些心理学工作者认为自己掌握了心理规律,所以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孩子,引出孩子某种更好的情感来,这是对感情的亵渎。

    “我与你”才能瞬间将生命点亮。

    16.人生的一个定律是:必须保持一定的社会关系,必须投身于一些自己热爱的事。这不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就”,更是在修炼自己的动力,或叫“生命力”,准确的说法则叫“攻击性”

    17.爱的最深动力,是让自己圆满。或者说,世间最深的动力,都是让自己圆满。

          你的自发行为才能真正滋养你,也是你存在的证明。相反,你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产生的行为系统,无论看似多好,那都不是你。

         我们要相信人自身的选择,人自身的选择,即自己的生命力在伸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作为一个活生生的能量体去伸展和验证自己的生命。所谓“自由”,就是“由自”,即必须由自己出发。

    我与《孤独》:

          这套书其实买了一些日子了,一直没翻开。这两天搬宿舍,每天回到家都精疲力尽,但对于我来说,如果一天的时间里完全没有看书或学习,着实难受。于是在我的书柜里翻找有没有看起来比较薄的书,一眼就相中了它。当时已经很晚了,四本书里,《自恋》部分,之前听武志红老师的网课已经听了很多,剩下三本,我一下子就先挑中了《孤独》,大底是因为我觉得自己骨子里是个孤独冷色调的人吧。也许是想找找共鸣,也许是想找一下不喜社交的根源在哪,总之我翻开了它。

          但是这本《孤独》,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没有因为翻开它的人可能正处在孤独中而抱以安慰,只是用温和又坚定文字,让我没有一点被冒犯感觉的前提下,像一双温暖的手,捧着我心底那个小孩的脸,让她看看外面的阳光,一边温柔地告诉她,我们要一起回到关系中哦,一边牵着她的手,慢慢往外走。

          就在这个阅读、体验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很舒服感觉,我不再困于“角色”之中,困于各种原因我内心给自己设定的一些条条框框里,我理解了“关系的根本,是你有了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是谁,然后借助这面镜子去认识自己、展开自己”;明白了空间很重要,但不是为了自我封闭而存在,我的房间、头脑、心灵和时间等,捍卫他们,这些个人空间就会让我成为我自己,让我能在关系中更真实的表达自己,与他人构建良好健康的关系,捍卫个人空间不意味着必须孤独;懂得了受良好的关系滋养,我们才能更健康地生长。“生命不再伟大的思考中,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触碰与联结中”......这么读着,这么思考着,感觉生命便舒展开来了。

           这本书的大量论据其实也非常适用于我的教育教学。自成为教师起,我一直最认可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刚开始,这只是一个信念,一句口号,成为我自己也是我的人生追求,所以理所应当的我认为自己要这么去做教育。

       慢慢我发现光有一句话还不够,我得有方法有途径去在教室里落实它。于是我开始在教育学的书籍里,学一些好的方法,探索正向评价,在班级给孩子搭建平台,寻找自我的价值感等等。从我过往的记录来看,这么做无疑是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成果,孩子也按我预期的方向,在六年级的时候成长为独一无二的他自己。

        再到读完这本书,我收获了大量心理学的理论论据,证明了让“成为自己”这件事对一个人生命的展开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孤独有两种,一是缺乏自我的假装热闹,二是极端自恋的自我封闭。前者会导致失去真我,找不到主体感;后者则会导致活在幻想中,没有真实的回应,依旧照不见自我。孤独的成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我相信走出孤独或者说避免陷入孤独的途径也是多样的。我想,在接下来的带班过程中,我会对“成为自己”这个理念有更深一层的思考与实践。

          阅读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一路采撷,芬芳满怀。

    二、成长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武志红推荐)

          1.这些书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会说,要束缚你自己,不要放纵你的欲望,不要自私,而要成为一个利他,对社会有用的人......

         假如一本书总是在强调这些,那它很可能会将你引入更深的迷宫。我们选这些书,都对你这个人具有无上的尊重。因为,你是最宝贵的。

         现代舞创始人玛莎.格雷厄姆的一段话:有股活力,生命里,能量由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它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通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的主体感,并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活出自己的主体感。只有确保这个基础时,一个人才愿意敞开自己,否则,一个人就会关闭自己。

         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教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的真我,本质上就是最好的。

         精神分析有这样一句话:关系就是一切,一切是为了关系。回应让关系得以变得柔和并且融洽,而关系则是回应的前提。不能在培养孩子技能时,和孩子构建一个非常糟糕的关系,这是舍本逐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武志红心理学系列笔记及读后感(缓慢更新ing)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sn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