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月读书专栏|会做人的人很多,会做诗的人很少。

五月读书专栏|会做人的人很多,会做诗的人很少。

作者: 王五月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08:50 被阅读69次
    五月读书专栏|会做人的人很多,会做诗的人很少。

    昨天晚上临睡前看的是吴军<<见识>>的第二篇章-人生的智慧。他分享到"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也分享了他所欣赏的人物,其中最欣赏的是林黛玉,他说只有像林黛玉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地追求情怀和理想的人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也是这种人提升了一个国家人文的高度和质感。

    他分享到,有一次有一位国内顶级高校的校长问他"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培养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回答:"我们的大学生太无趣。"

    他说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逐步失去了灵魂和理想,更别提家国情怀。这一点我是很认同的。记得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一个笑话说:有一位出租车司机感慨说,他曾经搭载过的三个清华毕业生,一上车无一例外都讨论的是买房的事情。他就感觉这个国家没什么希望了。

    我们的国家在进步,还有一些有专业精神的中青年骨干在努力推进这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但如果仅仅只是关注于技术,忽略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对整体社会环境发展的关注和促进,这个社会将会变成怎样?

    8月份欣儿老师从美国回来,我为她组织了一场"美国女性疯狂星期二之夜"的主题沙龙,欣儿老师特别分享到她的先生是一位很忙的外科医生,但他依然每天要阅读,不仅涉猎很广,更是喜欢各种诗歌,而他们也是因为北岛的一本诗集在迪伦的故乡邂逅相遇,走在了一起。

    当时我们讨论医生、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特别是诗歌,背后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一个有着高度人文精神的人看见的不仅仅是一具肉体,而是一个有着灵魂的人。当只有当一个人能看见对方是一个有着灵魂的人的时候,我们才有了看待问题的高度和专业精神,这种专业不局限于技术,更不是身份上的,而是人之为人尊重的基石,有了这种最底层的链接,我们看见孩子的时候,才会不自主地俯下身段去用心看见孩子的喜怒哀乐背后的诉求,看见诉求背后的有着怎样的环境,也才有意愿期待这一个小小的生命未来的可能性。这时候做老师,抑或做医生都将是会穿越生死和现实去看见和支持一个个特别的生命。而这才是我们真正匮乏的。而这个却无法从我们现行的教育去教授和培育。当医疗和教育成为产业的时候,它已经将这种精神无形中剥离,那一具具肉体变成了牟利的工具,发生什么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记得今年三月份在妇联培训上华师社会学专业的一位教授分享了一句话:专业指的是要有从事某个领域所坚守的精神,而并不是技术本身。

    我对他这句话印象很深刻,我理解的是简单说做事的动机"动机",是为领导服务,还是为人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不同的取向决定了做一件事将走向哪里,而不是使用什么工具。无论什么学科、什么行业、什么职位,一个人的高度决定于进入时候的动机,如果是谋财为目的(不排除这个人会害命),如果是谋名为目的(不排除这个人会溜须拍马,颠倒是非)。

    再回归到这个时代,我们送孩子去接受教育的动机是什么?我最讨厌和有的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方要么扯到自己小时候的时代,或者扯到国外,又或者扯到北上广深,又扯到别人家的孩子,又或者扯到自己上了什么父母课堂,这压根都不是讨论的要素,问题是父母自己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动机是什么?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个答案已经决定了你的选择和存在的风险和机会。而孩子在自己的见识和认知里能走多远,当然不排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但至于他会妥协于现实,还是穿越现实,我想这是天命,无人能知。但问题是,作为父母,我们的动机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动机负责,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成为孩子的更有质量的参考书,而非一本无趣的教科书。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那只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但因为不同的做人"动机"也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层次。

    会做人的人很多,会做诗的人很少。

    努力做一个用生命作诗的人。

    五月读书专栏|会做人的人很多,会做诗的人很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月读书专栏|会做人的人很多,会做诗的人很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ay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