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166710/a6bd37de468b49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66710/b46b5a9b97d86c68.jpg)
如果说《寻找时间的人》还不能说明英伦文学的自我与跳跃,那么这次介绍的意识流绝对让读者觉得有只青蛙在大脑中跳来跳去。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是其代表作。
先说《到灯塔去》。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段生活经历。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后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画出了多年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这,是本书2条主暗线的正常逻辑,但她毕竟是意识流作家,硬生生把这2条线拆成三个画面:一、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朋友在海滨度假生活中一个下午和晚上;二、淡淡的几个镜头和回忆,展现了这所别墅因主人在战时无瑕来度假而逐渐破败下来,而在此期间,拉姆齐家中发生了许多变故;三、十年以后拉姆齐先生和小儿子詹姆斯、女儿卡姆乘小船去到了灯塔,实现了十年前詹姆斯的愿望,而画家莉莉·布里斯科终于完成了十年前开始而因找不到感觉停顿下来的画。
再来看《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设置了两条平行的叙事线索:A.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平凡的一天——早晨走在伦敦的街道,为自己晚上的派对采买物品,美好的天气使她想起了自己已逝的青春。B.赛普蒂莫斯退伍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最近还被升为要职,和妻子搬进了一幢令人羡慕的宅子里。但他从战场上回来,亲眼看见好友阵亡,当时的无动于衷让如今的自己背负了深深的罪恶感,人性判处了他的死亡。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惊恐、不安,并处在失衡的状态中,最终走向绝境,成为窒息绝望的终结。最后,两条线索在小说结尾处交汇:达洛维夫人当晚的派对很成功,名流济济。她在派对上闻知赛普蒂莫斯的自杀事件,心里暗自佩服这种解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住自己内心纯粹的快乐。
两本书都深深刻有伍尔芙的意识流烙印,思维跳跃,画面切换极快,很难读懂。虽然我不推荐读,但不得不佩服她的功底。在战争年代这个男性当道的世界,作为一个女性,把对战争的关注通过文笔埋伏在日常生活及女性心理中,无声地抗议战争以及表达对被迫战争的军人的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