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嫉妒与社会》,显而易见,这本书不是从个体情感的角度讲嫉妒,而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去研究嫉妒。
本书从人类社会中种种嫉妒现象出发,认为嫉妒是一种不可消除的情感反应,并将其看作推动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种动力,它告诉我们,人类无法摆脱嫉妒,却也从中经历了很多,以及不少得失。
让人惊讶的是,这本书并不是近几年的新作品,而是一本出版于1966年,长销近60年的畅销书,作者赫尔穆特·舍克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1.听书笔记
01)虽然嫉妒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感,但它和愤怒、悲伤等等基本情感不同,人类无法独自感到嫉妒,必须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也就是说嫉妒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是有方向的情感。
02)嫉妒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对自身的无力感;对他人优势的痛苦感;破坏他人优势的倾向。
03)因为嫉妒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力量,又如此普遍,所以人类为了不被个体的嫉妒所吞噬,维持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合作,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约束机制,促使人类文化走向复杂。
04)嫉妒的破坏性不仅在于嫉妒本身,还在于社会为了消除嫉妒、避免嫉妒而过度压制个人的积极性。有些文化中遏制嫉妒的做法,打压了敢于创新和突破常规的人,形成了针对突出个体的习俗,反而会扼杀社会和个人发展。
05)世界不可能属于嫉妒者,但我们也不可能从社会中根除嫉妒。我们没有必要担心自己总是嫉妒别人,接受世界的参差,也是与自己的不完美共存。我们更没有必要向嫉妒屈服,要勇敢地做更优秀的自己。
2.听书感想
昨天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大意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普遍不幸福呢?
因为智能手机的使用,大千世界跃然屏幕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对比,于是对眼下生活的满意度降低了。
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原来只能看到有限的生活模式,结果互联网世界把千千万万精彩生活都呈现出来,很难不受影响,进而自我怀疑,为什么自己生活不容易、不如意。
有一些人会嫉妒,没有过了心里那道坎,尤其是面对自己认识乃至熟识的人,为什么我们差不多,他就过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不可以?
就像书中说的,对自身的无能为力,对他人优势的痛苦,于是嫉妒就产生了,破坏他人优势的念头暗自生长。
于是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帖子,有嫉妒相关的搞笑段子,也有一些因嫉妒而恼火、生恨的事故,有些人被嫉妒蒙蔽了理性,给他人及自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冲动是魔鬼,嫉妒何尝不是呢?人性本就容易恨人有、笑人无,别人有、别人好带来的落差,有时候确实很难消化。
一个人难成嫉妒,人群之中才有嫉妒,而且嫉妒是有指向性,它是一个低语着蛊惑人心的魔鬼,会让我们误入歧途,可见起心动念更要慎之又慎。
可转过来想想,网络上的秀的,生活中说的,真真假假,大家都选好的说,真的那般光鲜亮丽、幸福美满吗?只能说冷暖自知。
更何况,一人一福,一人一命,享受了什么,要么拼力争取,要么付出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然命运不会轻易把礼物交到谁的手上,那人得接得住不是?
少看他人享受的,多看自己拥有的,珍惜生活给的馈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攀比下去没有尽头,欲望也没有尽头,反倒是不攀不比做自己,知足常乐更有意义。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