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光
2022年11月11日 阴雨
说起来,从学历史开始,就学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可是,却从来没有把史记拿出来认真读过,小时候是没有这个书,长大了是懒得不读,偶或读到其中的一篇,常常为之感叹!
史记有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百篇,而司马迁的谋篇布局是怎样的呢?三十世家谁排第一位,七十列传谁排第一。我非常惊讶地发现,这两个第一篇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三十世家排第一位的是吴太伯,为什么是他?其一三让天下,其二到荆蛮后推动当地的发展。吴太伯姓姬名太伯,他是周太王公亶父的长子,季历的大哥,他是是王位的继承者,可是太伯觉察到了父亲有想要传位于季历的想法,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也为了避免兄弟之间关于王位的争端,太伯决定让王位于自己的三弟季历,于是,太伯带着自己的二弟仲雍远离西岐,逃到荆蛮句吴,建立新的国家吴国。
后来,父亲去世后,太伯回去,季历与众臣请求太伯即位,太伯拒绝;后来,季历被商王文丁暗害后,太伯再一次回去奔丧,群臣与侄姬昌再次请求太伯即位,太伯依旧选择拒绝;太伯在吴国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原本蛮荒的江南迎来质的飞跃,太伯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弟弟仲雍。吴国在春秋时期曾称霸一时,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就是其弟弟的后裔。孔子对太伯的评价则是:“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七十列传排第一位的是伯夷,在商朝末年,有一个小国叫孤竹国。孤独的孤,竹子的竹。这个国君的大儿子就是伯夷。按礼法,伯夷是君位的第一继承人。但当时,孤竹国的老君主却更想让三儿子叔齐继承自己的君位。于是,伯夷选择逃走,放弃继承权,成全叔齐。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读完两篇,你就会发现,这两个故事的相似点,都是让国于弟,这是司马迁最看重的人性的光辉。反观现实,更加觉得吴太伯和伯夷叔齐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