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人红是非多。
刚才看知乎,被一个标题叫《仅仅两个月,神一样的鸿星尔克像屎一样被国人抛弃了》吸引,出于好奇,看看伟大的鸿星尔克怎么了?其中有一条说到关于捐款5000万,说不是现金,是价值5000万的物资,作者认为“5000万物资和5000万的现金,差别可太大了,价值是被人赋予的,”下面有鸿星尔克铁粉就说:“物资是必须品,是刚需,比现金更及时的解决问题”,还有的说:“捐现金还不知道要被贪污多少,还是物资好,靠谱又实惠。”
还有一条这样说,作者提到了鸿星尔克捐款有了热度后悄悄涨价,评论区网友说没涨价,另一个网友说,之前的优惠没有了,跟涨价没区别。其中有一条评论把我看笑了,是这样说的:“没优惠就叫涨价?那是不是618,双11过后都是集体涨价?而且很多都是没货,又不是单纯的要割韭菜” 哈哈多么有才的评论啊。
看完难免会觉得鸿星尔克太难了,大“火”之后该如何功成身退这是最难的!而此时不得不提到一个伟大的人物——曾国藩,中国历史中像他老人家这样真正能做到功成身退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曾经多次派八旗兵和绿营兵去镇压。但是,八旗、绿营在太平军面前连连败北。为了对付太平军,朝廷想了个新招,即命令全国各省立即兴办地方团练,然后共同对付太平军。
当时,曾国藩是朝廷的在籍侍郎,因为母亲病故,在老家湖南湘乡守丧。他得知朝廷命令各省可以兴办地方团练的消息后,便以在籍侍郎的资格受命帮办湖南团练。没过多久,一支以洋枪洋炮装备的军队出现在湖南大地。这支军队叫做湘军,由水师和陆师组成。
湘军是曾国藩一手炮制的,他与清政府的其他军队完全不同。清政府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皆由政府编练。遇到战事,朝廷便调遣将领,统兵出征,事毕,军权缴回。湘军则不然,其士兵皆由各哨管亲自选募,哨管则由营官亲自选募,而营官都是曾国藩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乡、门生等。由此可见,这支湘军实际上是“兵为将有”,从士兵到营官所有的人都绝对服从于曾国藩一个人。这样一支具有浓烈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的军队,包括清政府在内的任何别的团体或个人要调遣他,都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湘军成立后,首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太平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湘军依仗洋枪洋炮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部分地区。为了尽快将太平天国的起义镇压下去。在清朝正规军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861年11月任命曾国藩统帅江苏、安徽、江西、浙江4省的军务,这4个省的巡抚(相当于省长)、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以下的文武官员,皆归曾国藩节制。自从有清以来获得最大权利的汉族官僚。对此,曾国藩并没有洋洋自得,也不敢过于高兴。他头脑非常清醒,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居安思危,审时韬晦。
事实上,曾国藩的韬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为当曾国藩率湘军攻占了湖北省省城武昌的消息报告到朝廷后,朝廷上下反应不一。咸丰皇帝喜形于色,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没有想到曾国藩这样一个书生,竟有这样大的本事,建立下如此丰伟功绩。”众大臣听皇帝夸奖曾国藩,不禁产生了妒意,而且有戒备之心,怕曾国藩的出现危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有的人在皇帝夸奖曾国藩后就不失时机地提醒咸丰帝说:“曾国藩在家为其母受丧时,已不是朝廷的官员。这样一个在籍侍郎居然能一呼百应,从者万人,此恐非国家之福。”本来很高兴的咸丰帝听到这么一说,其脸色立即由晴转阴,很长时间陷入沉思,一语不发。曾国藩对皇帝、大臣们的心态很是了解,所以他在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非常谨慎。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了下去之后,曾国藩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勇侯,在世罔替。这时,对曾国藩来说,可谓功成名就。但是,富有心计的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飘飘然。相反,他却感到十分惶恐,更加谨慎。他在这个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欣赏自己的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恐遭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他想起了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身居权要的重臣因为不懂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的道理。曾国藩决心以历史做镜子,在功成名就之时,妥筹保身良策。曾国藩思来想去,采取了如下行动:
一方面写信给其弟曾国荃,嘱劝其将来遇有机缘,尽快抽身隐退,方可“善始善终,免蹈大戾”。曾国藩叫弟弟认真回忆一下湘军攻陷天京后是如何度过一次政治危机的。湘军进了天京城后,大肆洗劫,城内金银财宝,其弟弟曾国荃抢得最多。左宗棠等人据此曾上奏弹劾曾国藩兄弟吞没财宝,朝廷本想追查,但曾国藩很知趣,进城后怕功高震主,树大招风,急办了三件事:一是盖贡院,当年就举行会试,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奇兵营房,请北京的闲散骑兵南来驻防,并发给全响;三是裁撤湘军4万人,以示自己并不是在在谋取权势。这三件事一办,立即缓和了多方面矛盾,原来准备弹劾他的人都不上奏弹劾了,朝廷也只好不再追究。这就是曾国藩叫弟弟认真回忆的那次政治危机。现在他写信给弟弟,要他尽快抽身隐退,也是“以退为进”的上上之策。
另一方面他上折给朝廷,说湘军成立和打仗的时间很长了,难免沾染上旧军队的恶**。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将自己一手编练的湘军裁汰遣散。曾国藩想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是位忠于朝廷的卫士。曾国藩考虑是很周到的,他在奏折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但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必将有贪权恋栈之疑;如果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那么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极有可能给朝廷留下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领袖而招致朝廷猜忌。
其实,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朝廷就准备解决曾国藩的问题。因为他拥有朝廷不能调动的那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对朝廷是一个潜在威胁。朝廷的大臣们是不会放过这个问题的。如果完全按照朝廷的办法去解决,不仅湘军保不住,曾国藩的地位肯定也保不住。
正在朝廷捉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真可谓是人红是非多啊,难道鸿星尔克捐资还还捐成毛病来了吗?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管捐资者出于何种动机,至少他们做了,我们没做或者做的不到位,为何要挖苦扒皮呢?俗话说的好“少研究别人,多研究自己”!我没有关心过鸿星尔克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也没有买过他们的衣服,但是我看过刘媛媛解析过鸿星尔克创始人在捐款大“火”之后出的一期视频,说实话我不太记得内容,但是我相信刘媛媛,因为她的人设在我心里的地位不可撼动,同时,出现在她视频里的鸿星尔克创始人说的话,让我感到很真实,很真诚,并且谦卑低调。听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早日出发奔跑的人,摔倒的样子都不会太难看。鸿星尔克在奔跑,如果他摔倒了,你是做扶他的人还是做用鞭子抽打他的人?还请高抬贵手,我们都没有资格,除了他们自己,谁都没有!
无论是躺枪也好还是做戏也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有什么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呢?无论捐的是物资还是现金,毕竟是捐了,更何况还是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呢???试问,换位思考即便盈利你舍得拿出来捐款吗?能捐多少呢?郭德纲说:“我不怕自己没能耐,我怕自己以为自己有能耐。”
我们不是别人,仅仅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一种修养道德。小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身边人添麻烦,工作做好不给同事领导添麻烦,大到疫情期间积极配合,少出行,戴口罩,不聚众,不给国家添麻烦。有心就捐款,没心可以不捐,但请不要背后指指点点,不道德,更不积德!巴菲特说:“如果你在小事上没办法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也很可能不约束自己。”到了一定年纪,你的长相里藏着你灵魂的模样,即便是好看的皮囊,也得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承载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