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记之八2023.3.18
绍兴之印象
晓韵
2023.3.18
早晨天阴着。从杭州出发去绍兴。绍兴这座城市历史厚重,名人云集。绍兴也是周恩来的祖籍地。名人有鲁迅先生、王阳明、秋谨、蔡元培等等。这都是以前在书籍中看到的人物,今天将重温他们的成长环境及成就,心中充满了期待!
行驶40分钟后,沿绍兴中兴大道就到了鲁迅先生故居和纪念馆。老朋友早早等在路边,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时,我不禁心生感慨:退休老人的幸福模式就是带孙子,从而享受天伦之乐,无疑是最幸福的。更何况一个北方老人为了帮助带孙子在江南扎根,这就是血缘亲情呀!
胡思乱想中,扫码进入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 很大,青瓦白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祖居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独具一格的是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原来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真是书香门第。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两旁柱子上有一副红底黑字的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第三进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堂上悬挂着周氏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着牌位,设香炉,置祭品,这是周家成员进香磕头,行大礼的地方。第四进为楼房,为家人居住的地方。第一进至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房与屋之间都有廊屋贯通,以避日晒雨淋。两侧天井点缀若干假山、石池等小景,雅而不俗。整座周家老台门布局周密、严谨,极富绍兴地方特色,远远望去,白墙乌瓦,黑白分明,富有韵味。和北方建筑差别很大。
相距不远,座落着鲁迅故居。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筑共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侧厢及杂屋等组成。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这里,百草园就在其中。鲁迅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孔已己》、《祝福》、巜咸亨酒店》、巜阿Q正传》等作品中都有体现。
鲁迅纪念馆是近几年新建的。详述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成就。一代文豪鲁迅对我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出了鲁迅纪念馆,步入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总理祖籍绍兴,祖父任职江苏时,迁居淮安。周恩来半岁时由父母将其过继叔父,养母陈氏识文断字,颇为重视对继子的启蒙教育,可以说他的童年就是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的。陈氏的教育严格,养成了童年周恩来的谦和性格和好学上进,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广大。后少年周恩来由在奉天任职的叔父接到东北及天津生活学习。耳闻目睹了清朝的无能,逐渐接受进步思想,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的儒雅睿智,举手投足都体现了大国风范,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誉。更是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
时间过得真快,已是中午时分。热情的老朋友邀请我们去禹村品尝绍兴菜。禹村其实也是一个景点,这是大禹的陵墓所在地。禹村村民祖先就是当年的守墓人,他们在此边守陵边劳作,繁衍后代形成村落,现也开发成以民俗为主的旅游地。小桥流水人家,春花红艳柳枝绿。我们在“禹家大院”三楼就歺,吃的是绍兴当地各种美味。席间,宾客相谈甚欢,忆往昔叹今朝。更谈论绍兴自古以来富庶,且人才辈出的缘由。
下午我们去参观蔡元培故居。蔡培故居坐落在绍兴越城区笔飞弄13号。蔡元培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北朝南,三进分布不在同一轴线上。第二进一堂两厅,已辟为陈列室,堂厅正中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颇有学者风度。左壁悬有毛泽东撰、沙孟海书写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巨幅联语;右壁有周恩来撰、沈定庵书写的“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对联。后进为坐楼,五楼五底,蔡元培就出生在此处,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至此,已是下午五点了,还有秋谨纪念馆、王阳明纪念馆、沈园、东湖、兰亭等都没时间去参观了,甚是遗憾。于恋恋不舍中启程返杭。
一路走来,好像触摸着历史的脉膊一样,以前觉得单薄的人物顷刻丰满了,对各种楹联印象尤为深刻,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浓缩概括,有血有肉。深切感受“仓禀实然后知礼节”、“耕读传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作用,文化更是如此。一代文豪或者优秀的人是几代人培养的结果,所谓的书香门第出秀才。见多识广,关键是能够见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