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休无止。
记得春节前后,大家都在期待着这是疫情的最后一个寒冬,甚至有做旅游的朋友都开始在朋友圈规划线路了……
可没想到这最后一个寒冬却仿佛回到了疫情之初的2020年年初。
那年年初,我们初识新冠病毒,又面对着武汉的艰难困境,我们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那年,女儿正好高三,是决定一生的关键一年。但疫情猝不及防。该开学了却不能返校,老师们手足无措地开始适应网课,家长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网课要怎么应对。学习在腾讯会议上开家长会,按要求准备好打印机,确保家里网络畅通。那年的常态就是家里老爸是秘书兼助教,老妈是一日三餐想尽花样地侍候,确保考生的营养。
4月下旬,好不容易通知可以返校,全网一片“神兽归笼”的欢呼声,老爸老妈终于可以卸下重任,欢天喜地地重返工作岗位。
但,好景不长。6月初,疫情杀了一个回马枪,东高地失守,回笼的“神兽”又只能悄然地回到网上。
那年的高考却还正逢北京高考改革元年,众多的选科选考模式还在探索。
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的考试模式,市教委准备了模拟考试。但这个模拟考试最终也算不上是模拟考试了,变成了一次网上的练习。虽有严格的考卷打印时间和开考结考时间,而且事后教委也有判卷排名及选考科目的赋分,但家长和同学们都知道这个排名算不得数,选考科目的赋分仍像谜一样,这也让同学们的心里很没底。
那年的高考,因为疫情的另一个变数是北京的高考推迟了一个月。之前,有征求过大家的意见,维持与全国同步高考和推迟一个月两方面争执不下。我家女儿坚决反对推迟,说已经在家天天网课,精神极度疲惫,再推迟一个月,还不得疯了,不如早考早结束。
但教委最终决定推迟一个月,女儿只好坚韧地挺着。
终于到了高考时。考生不能提前去熟悉考场,这大概是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次吧?考场外,也是第一次不见家长们展示“旗开得胜”之类的场面,送考的家长被远远地阻隔着。
我家女儿干脆不让送,自己骑着自行车就去了,我们只能窗口目送她的背影。
等待成绩的近一个月时间其实是最煎熬的。但女儿说,考完就考完了,说什么都不肯核对标准答案。而且,趁疫情喘息之际,居然约了几个同学去外地旅游了几天,也是真够放得下的。
我们看她这么乐观这么潇洒地外出,以为大概结果不会太差。女儿在班里的成绩算是中上吧。
我们心中的期望是她的高考成绩能好于平时成绩,考上我当年没能考上的那所大学。因为,一直以来,女儿大考的成绩都优于平时成绩,中考时就是这样惊喜地进了这所重点学校的重点班。而且,我一直认为我女儿是来“报恩”的,肯定能实现我当年没能实现的愿望。
成绩出来的那天,女儿亲自查的分数,迟迟不肯告诉我,我想肯定是要让我失望了。但我不能表现出失望,还得安慰女儿说“还不错的”,因为面对着本已很沮丧的女儿,我不能再打击她了。
女儿后来分析过,得出的结论是:疫情的影响起码让我少考了30分,网上上课效率本来就不好,又没有同学随时沟通交流,老师的答疑也总不是那么方便。
除了成绩,受疫情影响的还有:根本就没有一个毕业典礼,高中生涯就悄然结束了,甚至最后都没能有一张合影。毕业证都是一个一个在学校校门口领取的。
这也是他们这一代的宿命吧,正青春撞上这个疯狂的病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