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在职场说会说话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魅力,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我们看一本书或者学习一门课程,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既能帮助别人学习,同时也加固了自己的知识储存。
谈到“说话”这个话题,脑海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人——能说会道的蔡康永。

小S曾经这样评价蔡康永:“跟康永哥聊天绝对不会被刺伤,还会被他附带的一两句小夸奖逗得心花怒放,但又感觉那么真实不滑头,让人不爱都难。”
看过《康熙来了》的同学,应该都很熟悉蔡康永。他是金牌主持人,他和小S的组合搭档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在节目里,小S虽然常常口出狂言“惹祸”,蔡康永也能用语言轻松化解尴尬。蔡康永在大家眼中是个有魅力的人,因为他很会说话。
那么,怎样才叫会说话呢?“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才是会说话吗?在蔡康永看来,其实话说得少而精,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某些特殊场合,我们需要的是倾听而非开口说,做到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才是说话之道。
蔡康永说过,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他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提供了八十个案例,以生活、职场等多个日常画面举例,总结说话心得。他把说话应用总结为三种:
一、如何用说话打动人

蔡康永在书中写到:让本来就很讨人喜欢的你,在未来更讨人喜欢。
“用说话打动人”说的不是“拍马屁”,而是说给自己的说话加点料,或者是留点悬念,或者是丰富信息,或者是寻找大家最容易共鸣的美食之类话题,都可能给沟通之门一个门把手。
他举了一个例子,《康熙来了》开场:
如果他直接说这是介绍高薪的职业,白开水般的话语让观众觉得很无趣。但是他说:你看我和小S对面坐了10个这么年轻的人,他们看起来也没有被折磨得很惨,可是为什么他们每个月领的钱是同龄人的5倍呢?
用有趣的悬念打动人,这是来自蔡康永的一条说话心得。
二、如何靠说话避免尴尬
“冷场”,对很多而言是最常见也是最不愿意的谈话场面吧。避免尴尬,蔡康永用“试水温”的说话方式,化解尴尬,可以给出“打太极”式的回应。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发现对方对哪些消息感兴趣。
能让人看到都渴望被人夸奖的,敏感的事情最好由不敏感的事情介入,化解尴尬,有时候就是找个台阶。譬如,同学写了一本小说,要找你做评价,按时你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写的不好。这个时候,你可以就小说的某个情节或者某个人物咨询作者,这就无需做正面的评价,又可以化解被邀请评价的尴尬了。
三、如何通过说话实现彼此的理解
说话之道要达到很高的境界,需要通宵人情世故,理解彼此,做到同理心。但是,同理心也有讲究,它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譬如“谢谢”这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学问。

譬如,对餐厅端水的服务生说“谢谢”,和对在绝境是借你100万的人说“谢谢”是不一样的。
蔡康永还指出,同理心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别人,愤怒、哭诉,寻求安慰的时候,千万不能说的一句话:我知道你的感受。痛苦是只有自己经历,才能真正懂得,如果我们说“我知道你的感受”就不太真实了。这种时候我们只需要倾听,无需开口。
看过很多书教人说话,但教的是术,蔡康永教的是说话之“道”,“道”的核心在于,透过说话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什么样的人,他把说话上升到哲学层面,更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