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反对的,如果父母对行为相关的动机、想法和感受进行负面评价,孩子就很可能会自己产生负面的看法。他会认为他自己的动机是消极的,他经常相信自己确实具有父母所说的那些消极动机。父母常常会把孩子的行为错误地归因于这样的动机:他就是想逃脱惩罚,他就是想让我生气,他只是想引起关注,他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他只是想让别人替他做这件事,他害怕面对后果,他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等。
即使父母确实发现就是某个动机,也不能就此止步。如果能够更进一步挖掘动机背后的深层动机,就很可能会发现某种反映出孩子的优势或弱点的动机,而父母则可以对此给予表达共情。假如父母发现孩子有尝试做某件事,可以再问一次为什么。父母就可能发现孩子为了避免失败的痛苦而故意不去尝试。如果孩子没有其他方法来减轻失败的痛苦,那么父母也会很容易把孩子的不尝试视为一种优点。又或者,他的不努力可能反映了他潜在的沮丧和绝望。这时父母将会把孩子的不努力视为一种内心易感性的表现,并很容易对其产生共情。
当父母发觉孩子的动机时,他们很可能会使这个动机变得更加突出,甚至这个动机在父母自认为察觉之前并不存在,而是被他们创造出来的。如果父母想猜测孩子的动机,最好是多找一些比较积极的动机,因为这样做,这些积极的动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也可以找一些能反应孩子的优点或弱点的动机。前一种情况下,父母是在促进这些内在优点的发展,而后一种情况中,父母则通过共情来帮助孩子应对这些弱点。
如果父母有耐心,并且没有将孩子的想法先入为主地判定为消极动机,就可能会发现,尽管自己不同意孩子选择处理这种情况的方式,但却选择他的动机。比如:你看上去真的想要帮助妈妈。你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诚实。把那件事情告诉我需要很大的勇气。我钦佩你没有放弃那件事,你真的是想要把它做得很好。你的朋友对你很重要。
有时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或是因为他对某件事内心有强烈抵触,或是由于诸多原因很难去选择另一种行为。还有可能是他处在弱势地位,若非如此,另一种情况下他会选择这种行为。当父母将问题的存在视为孩子潜在脆弱性的反映时,孩子就更有可能承认并解决问题。当有人认为某件与我们有关的事情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么会生气,要么变得抵触。由于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缺陷、错误或不足的表现,我们往往会因此而感到羞愧。无论怎样,脆弱性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尤其是当我们在那些情况下有人可以依靠时。
比如:当你不被允许那样做的时候,你一定很难过。你似乎很担心他不喜欢你。当你做错事的时候,你对自己真的很苛刻。你似乎对发生的事情感到困惑。最近对你来说,似乎都做么都是错的。当你如此努力却没有成功时,这是多么令人失望,有时你会感到沮丧,这似乎破坏了你一天的心情。你似乎担心我会因为你犯了错而不理你。你现在看起来很孤独,因为你所希望的事情都没有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