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部开年大作,带我们品读华夏经典书籍

这部开年大作,带我们品读华夏经典书籍

作者: 易少行云 | 来源:发表于2021-02-18 16:47 被阅读0次

文字:凯启

图片:douban

01

近几年,央视的文化知识类综艺真的越做越好,《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这些节目不仅干货满满,而且用不同新颖的方式呈现,让观众不仅过足视觉盛宴,而且品味了大中国的文化辽阔、知识深远的深入感受。

这2021年才刚刚开年,央视又放了一个大招,一经播出就惊艳四方,它就是《典籍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款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它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方式,讲述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的典籍,在华夏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

这种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戏剧和古今对话的方式,也让这个节目有了惊喜,有了口碑。

02

播出的第一期,选择了“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讲述了以秦朝博士伏生为代表的“护书人”传承、守护《尚书》的流转故事,和以“大禹治水定九州”“牧野之战”为代表的书中故事。

不得不说,这种用心、生动、新颖的展现形式,让这个节目有了鲜活的生命,也让观众沉浸在中华源远流长的文明里热泪盈眶。

倪大红饰演的伏生,人物个性鲜明,他的一举一动、眼神情感都展现了伏生这位睿智的老者所散发出来的深度内涵,还有护书的精神,这些都被倪大红老师拿捏到了极致,自然。

第一期整体看下来,除了倪大红对伏生栩栩如生的表演让人感动。

还有就是在节目的开篇,黄小立饰演的孔子与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孔子:上古史书,三千多篇,纳选百篇,更易得精髓。

学生A:《书》百篇,选了数年?

学生B:《书》百篇,为何而选?

学生C:《书》百篇,何为精髓?

孔子:上古先贤的言行,后世:

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所谓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这段不由让人深入浅出,感人肺腑。

吴樾饰演的周武王,宋佳伦饰演的大禹,徐卫饰演的晁错,伏生的漫漫而谈,再加上这种以戏剧+影视的手法,将中国千年文化的典籍的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真可谓是融合的恰到好处。

03

“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时空到汉朝,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对谈,也让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至深感到身在这泱泱大国的文化底蕴之精妙。

当古代的伏生问当代的撒贝宁,华夏为何为一体?

撒贝宁说:华夏自古就是一体

这一句话让我自己潸然泪下,感触至深!

也让我们感悟民族文化之根脉,礼敬薪火传典之先贤,受到那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追捧。

节目的最后,当代的撒贝宁带领古代的伏生到了现代,穿越到了现代的图书馆,与小朋友共诵尚书,这也让现代与历史有了一场完美的穿越。

最后镜头给了舞台间的一个长台,当伏生慢慢走向另一端的时候,古今对话彷佛嘎然而止,但我们仿佛看见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这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了书籍中,生生不息。

没有典籍,就没有历史,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传承。在这些典籍之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些文字,而是透过这些文字,支撑这些文字的精神,我们现代的文化,现代的文学,要从中国这些传统典籍中去汲取,并且运用到现代文化之中,这是传承典籍的意义与真意。

这也是典籍带着我们穿越了千年,去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典籍当初的力量。

最后附上《尚书》文献~

《尚书》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献汇编。它保存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主要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目前通行本《尚书》共58篇,涉及四个朝代:

《虞书》是讲尧舜禹的事迹,有5篇:《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夏书》是夏朝的文献,有4篇:《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商书》是商朝的文献,有17篇:《汤誓》《仲虺之诰》等;

《周书》是周朝的文献,有32篇:《泰誓》《牧誓》等。

节目中晁错在伏生那里记录下来的《尚书》,总共28篇。分别是:

《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

《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部开年大作,带我们品读华夏经典书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kn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