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12日,坐标四川省绵阳市,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来说,对于千千万万四川同胞来说,今天,无疑是个特殊的日子。
十年前的那一天,天旋地转,山河破碎,顷刻间,天人永隔,悲伤与绝望,充斥人间。
对于我个人的小家庭来说,是幸运的。地震当日,我在省外读大学,父母虽身处绵阳,但没在灾情最为惨烈的北川等地,一切平安。这场地震,对于死去的人民来说,是绝对的灾难,对于失去亲人的人们来说,是绝对的炼狱,对于劫后余生的其他民众,某方面来说,却是一种幸运。灾后重建以来,绵阳的经济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我熟悉的卫生行业来看,绵阳的三级医院由灾前的4家发展到如今的17家,医疗资源仅次于成都,大大满足了绵阳乃至川西北地区的就医需求。
十年了,各个行业飞速发展,灾难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伤痛,但同时更是从思想到行为的革新,地震之后,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城市的车辆饱和度显而易见的增长。
十年了,正是各个行业总结纪念的关口,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总结纪念活动,我所在的在职研究生班级,就组织了一场地震遗址的党性教育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都哭了,既是为死难同胞悲泣,也是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中产生的种种英雄事迹而感怀,不管我国的政治体制受到多少国外的攻讦,在大灾大难面前的魄力和凝聚力,是任何中华儿女都向往和为之自豪的。
走在北川地震的遗址中,听着解说员深情的讲述,我们哽咽难忍,心痛如灰,但除此之外,却是没没有更多的深刻记忆了。
原谅我如此冷静甚至冷酷,但毕竟,十年过去了,逝者已矣,生者却必须继续向前。我们是应该继续向前,但长眠在此地的同胞,却不应该被抛弃,被遗忘,于是,我开始思考,十年后,我们,该如何铭记。
一味的重复灾难是没有办法永恒铭记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同情与伤痛会被时间和重复消磨,人的同情心,更是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而急速下降的。那么,我们,劫后余生的我们,享受今日美好的我们,理应负重前行的我们,到底该如何铭记,到底该如何让我们之外的人甚至世界的人铭记,铭记2008年5月12日那一刻的山摇地动,铭记山河破碎后的撕心裂肺,铭记因此而长眠于地下的同胞血泪。
我以为,除了伤痛,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凝聚力量,就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写下流芳千古的《史记》,就像失聪的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就像曾经匍匐于地震脚下的我们......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在做了,依旧是以为熟悉的医疗卫生领域为例,地震之后,绵阳的应急卫生体系得到空前发展,在此后的玉树、庐山、九寨沟地震中,都发挥着出色的应急救灾作用。
但我想,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这一代,经历地震又幸运劫后余生的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成长在我们同胞埋骨之地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信念不灭,此志不改,我们将一直一直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世人在读谈及绵阳,谈及北川,不再是简单的事不关己,甚至不再是悲悯与同情,那将是对一个新时代起点的展望,是对死难者无限的怀念,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永恒铭记。
也许,惟有到了那一天,长眠于地下的同胞才能瞑目,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才能真正完成从那一刻开始就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