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17岁的绫,你的志愿是什么?长大了想做个怎样的人?绫坚定地说出,希望做一个别人羡慕的人。老师顿时觉得,这孩子在开玩笑呢,笑着让绫再说一遍,绫只好随便编了个答案搪塞了过去。
从《东京女子图鉴》到《北京女子图鉴》,绫和陈可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显然,绫不是开玩笑的。从17岁开始,绫就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普通大学毕业后,资质平平的绫就从乡下来到了东京。她拼尽全力地成为一个“让别人羡慕的人”,住宅地从城乡结合部的三茶搬到了繁华的商业区惠比寿,再到了东京的心脏地带——银座,婚后在丰州居住,离婚后又搬到了富人聚居地代代木上原。仿佛升级打怪般的,她从一个乡下来的妹纸一跃成为气质优雅,能力过人,拿着800万年薪的东京金领,她想要的已经逐一实现,可是,她仍旧不快乐。
从《东京女子图鉴》到《北京女子图鉴》,绫和陈可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这世界有那么一类人,是注定不会快乐的,而绫就是这类人中的一员。因为绫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全国百分之九十乃至所有人“羡慕的人”。可是这个目标注定不会实现,因为日本的阶级固化,如果想上升到她想要的阶层,只能依靠天赋或者婚姻,而绫显然都不具备。可绫就是这样,把快乐交给了别人的眼光,交给了虚无缥缈的“羡慕”。把婚姻交给另一半尚且前途未卜,更何况是把自己快乐幸福的标准交给普罗大众去定义?
从《东京女子图鉴》到《北京女子图鉴》,绫和陈可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小时候家长总是和我们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读书成绩好,勤奋做家务,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读书时老师和我们说,你们看看隔壁班,总是拿年级第一,而且从来不用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自个会用功,也不用老师去督促。
长大后恋爱了,另一半会和我们说,你看看别人家的男朋友,高大帅气,家境好,体贴多金,很多事根本不用说就知道我想怎么做了。
“别人家的小孩”——这个让人羡慕的“敌人”,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贯穿了我们的童年乃至一生。当我们鼓足了劲,想消灭他——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成为了“别人家的小孩”,却无奈的发现,噢,原来“别人家的小孩”不止一个,似乎他们还会自我升级,越来越厉害了,甚至有的还到了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企及的地步。
从《东京女子图鉴》到《北京女子图鉴》,绫和陈可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这世界还有另一类人,无论何时都能够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绫对富人阶层奢侈物质生活的向往不同,他们所钟爱的是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而看透这一切的恰好就是绫的妈妈。绫刚开始总是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从繁华的东京远嫁到偏远平淡的小镇,秋田。何况,在一群太太中,妈妈的气质也是很出众,一看就是从“大城市”来的,为什么她不留在属于她的地方?妈妈笑了笑,她不反驳但依然快乐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因为她明白,比起追逐物质获得的短暂虚荣,更能使人内心充盈的是爱与被爱。
从《东京女子图鉴》到《北京女子图鉴》,绫和陈可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
这也是为什么《北京女子图鉴》中已经“混得很好”的陈可仍会在半夜扎起大学时的辫子,披着初恋情人送的外套,泪流满面。在追逐的过程中她错过了一个真正爱她的人,忘了被人真心相待,周全呵护的感觉,也忘了如何去爱人。LV包包,香奈儿包包永远都在专柜陈列着,只要有钱,随时可以买到,但她买不了时光倒流,买不了一个真心爱她的人。
从《东京女子图鉴》到《北京女子图鉴》,绫和陈可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