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还没有觉醒的时候,TA会把TA想要的,当做成TA需要的。
更有甚者,把其他人想要的,当成是自己需要的。
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节,以及将要到来的1212购物节:我们买的东西里面,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自己需要的?
#沟通小群里的情节:
提问者:“今天这餐饭,少吃了1/3
收获了这~么~多~:
空间,自制力;内在需要被满足、儿时缺乏父母的关爱”
#过程:
“人生本就不容易,我更想善待自己”:吃饭,为什么要吃七分饱?吃饱不是更好吗?
答1:从中医角度讲,脾主运,吃饭吃到七八分饱,此时脾胃有运的空间,而吃到十二分饱,脾完全缺少一个运转的空间,运不转就会停下来。
答2:“人生本就不容易,我更想善待自己”说的很好。不要纠结,喜欢美食是人的天性,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但是人在吃饭,饭也在吃人,一时的口腹之欲满足了,接下来脾胃不舒服,身体长肉,带来的是更多的烦恼。
[呲牙]实在很馋想饱餐一顿也无妨,脾胃好了就会知量的。脾主意,有时候我们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也是因为脾虚,明知这样不好,但是“臣妾做不到啊”。脾胃好了,意志力也会增强,久而久之会变成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加油]。
答3:很多人想吃特别饱,还有可能是内在有些空虚、有需要没有被满足,还有些人小时候父母关爱不够。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让自己满足。
#情节继续
吃饭: 吃饱 与 七分饱
人生:“想要的” 与 “需要的”
“一时的” 与 “长久的”
打个比方,就好像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吃甜的,比如棒棒糖等
做父母的,再疼爱、宠爱孩子,也会有节制地让孩子吃糖/甜食/甜品。
孩子想吃,没吃够,还想吃
得不到满足,会不高兴、会哭、会闹
如果大人立场坚定地坚持,2~3次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通常会“自然”地接受了。
养我们自己的脾胃
就像养孩子一样,
并不是当下把TA养高兴了就好,而是要帮助TA
拥有在未来、持续正常运作的基础、能力和状态
反之,如果家里不同的大人立场不一样,或者同一个大人,在不同的时候,立场不一样
“孩子”就会有混淆感,建立不起应有的秩序感。TA的不满情绪会通过喊、哭、闹……发泄出来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TA想要的,那么以后遇到同类场景:TA想要的东西/欲望,求而不得的时候,TA会重复使用上面的哭闹方式
“暴饮暴食”对我们的脾胃,就好像我们养孩子时的“看心情”
“看心情”养出来的孩子,
缺乏安全感、稳定性,对秩序/规则无感
如果说有什么长处的话,那就是:懂得看人脸色
“暴饮暴食”习惯下的脾胃,偏离了正常运作的轨迹,TA的功能、节奏、能力……或多或少地紊乱、失控。
所以说,某人的脾胃不好,
除了可能的:先天的不足,后天的客观条件(不能够按时、安心、细嚼慢咽地吃营养搭配、温度合宜的饭),
还有TA自身的主观意识、选择、饮食习惯的培养和加强、巩固
啥也别说了。No 作 no die,有果必有因——想改变结果,从原因、源头上改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