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午二三课,因为最近强调默写均分的小组奖励,上课之前就特意问了下,二班很不错,有个组居然均分100,看来人真是经济动物。赶时间,一班没来得及仔细统计,应该还可以。
正式上课,接着讨论电影《风雨哈佛路》,我布置两个问题:女主角和好朋友的结局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分别陈述下。
二班袁梓豪回答得不错,对比初一上学期的走神呆滞、语无伦次,这娃变化真大。小组合作讨论分享成为习惯,慢慢获得勇气,习得方法,又有安全感,加上游戏化学习形式,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变化。
学生梳理结局不同的原因比较完整:1.对前途绝望;2.缺乏亲人陪伴;3.不愿意努力改。我多问一句: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无法改变自己,无法摆脱原有环境。一班学生比较敏锐,以为多数人懒惰,觉得努力和改变很痛苦,宁愿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但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生成。回头来说,可能和这部电影的结构有关,女主角的挣扎没有展开,更多放在绝望环境的描述,电影空间的开放度不够。
后天被安排听课,调课到今天下午,因为晚上又有家长培训,中午十二点半就进教室上课。这个点上课,没有任何效率,我布置随笔写作,以电影为触发,评价自己现状,包括家境学习身高长相都可以,想想自己未来,觉得应该怎样做,但又有哪些担忧和痛苦。明天收上来看看,我感觉效果还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