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芳华,建构青春”
最近上映的电影《芳华》很火,大家给予的评价也很高,没有去看过电影的我很期待,《芳华》到底呈现的是什么?要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感受什么?的对于晚上何老师的课程借助《芳华》做引子讲解建构知识5个小孩子的内容,让我特别特别的期待。
“芳华”,“五个小孩”,“何大神”,等等这些诱惑的字眼,促使我必须要早早行动,过去认真聆听,课程开始前,看过《芳华》电影的朋友开始交流各自的感受、观点、态度,我在想,是不是提前没有做好功课,会影响今天的整体课程?一开场,让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分别围绕着名字的由来,职业,学习的比喻的理解,课程的期待。听完自我介绍的规则,我在想,为什么要介绍的这么复杂呢?大家互相了解、认识是必须的,没有必要这样繁琐吧?(课程结束才了解老师运用五个小孩的知识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电影,大家很兴奋开始再次讨论起来,对于没有看过电影的我,静静的听,何老师把大家讨论出来的关键信息进行很好的梳理,呈现在白板上,我们对于电影的整个框架,结构有了很好的了解,进而引出知识点:SCORE模型,S背景、C冲突、O选择、R结果、E评论。这是讲故事很好的框架,能清晰、有逻辑性的将故事讲解清楚,这作为不会写文章的我来说,非常高兴,有了模型似乎自己不发愁写东西了。
大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运用SCORE模型开始编写自己的电影,有的朋友编写的是自己的情感故事、有的是自己职场故事、有的创业故事、有的人生选择故事等等,确实每个人的故事更加丰富、更加清晰了,并且其他人听起来更加有吸引力了。
老师开始进一步介绍第二个知识点,框架模式:主题——结构——表达——细节——情感。一门课程中,主题必须要明确,清晰,同时逻辑结构要严谨,注重表达方式,以及细节关注,最终贯穿整个课程就是情感融入。
我一直期待的”五个小孩“,我们人体的五个脑:想象力脑、情感脑、逻辑脑、意义脑、觉察脑,指的就是五个小孩,一个很好的故事需要给予这五个脑养分,这样调动大家的共鸣,产生共建知识体系。
老师是站着学生、学生是坐着的老师,把大家的旧有知识调动起来,引进新知识,进行运用,运用了我们三脑知识,认知脑——情感脑——行为脑。整个课程中老师不需要100% 的讲课,需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旧有的知识、以及行动起来加深学习的印象。
课程结束安排了点评环节,针对本次课程,在三脑点评、五星点评、五小孩点评、总点评。更加促进了课程的高质量,保证了大家知识的获取。
个人总结:1、不仅收获了《芳华》电影的精华情节,同时收获了SCORE模型、五个小孩知识。
2、工作中要将课程设计结构运用到老师授课教学中,并且围绕五个小孩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点评。
3、整个课程要安排“时间官”,很多环节中,严重超时,例如大家分享中,有些人属于干脆性,清楚简要表达自己观点,有的人滔滔不绝,让大家比较反感,因此时间官设置非常有必要,保证整个课程准时结束。
4、课程主题呈现,本次课程大家期待五个小孩的知识点很高,并且主题也是要介绍大家认识什么是,五个小孩,但是整个课程到达最后才开始交代五个小孩的内容,导致课程头重脚轻。
5、这个氛围调动有点混乱,大家随意发言,会导致爱发言的伙伴,发言机会很多,不爱发言的感觉不到情感融入。
6、学习就是在成长,在别人的尝试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收获在工作中可运用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成长。
最后,希望把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工作中,转化成很好的生产力,这样才会获得更多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