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的作品言辞犀利,充满讽刺资,同时还是一位浪漫的作家,被人们称为

他的作品言辞犀利,充满讽刺资,同时还是一位浪漫的作家,被人们称为

作者: 庆哥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23:25 被阅读0次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是大家所熟知的浪漫主义作家。在很多人心中,雨果的作品恢弘大气,堪称浪漫主义的巅峰。事实上,这样的作品并不是由于雨果的作品真的完美无缺,而是由于雨果的作品有不同其他作家的,独有的写作风格。我们可以看到,雨果的所有作品中,除《悲惨世界》外,所有的主角全部是以自杀告终,虽然《悲惨世界》中的主角冉阿让虽未自杀,但警长沙威同样也自杀了。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任何一名作家对于自杀的结尾这么执着呢?可以说我们几乎没见过。那么,为什么雨果这么专注于写自杀的结尾呢?答案就是雨果对于人道主义有些不同寻常的追求。

    很多人认为雨果的人道主义来源于其经历过的法国大革命,而事实上,直到法国大革命结束,雨果都没有出生,雨果对于法国大革命的了解其实都是通过他的父亲勃鲁都斯·雨果口述而得来的。他的父亲正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将军。由此可见,雨果自然会对法国大革命赞不绝口,对于拿破仑无比怀念。然而,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后,整个法国社会走向低糜,雨果鼓吹革命的文章也越写越多,直至被流放。

    雨果的流放生涯结束后,整个法国依旧处于动荡不堪,民不聊生的时代,为此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但若是一味地批判而不去寻求一种新的道路来引领人们,那么这样的批判又有什么意义呢?雨果在这种思想的挣扎下,选择了一条“人道主义”的道路,即思想上的自我救赎。于是,强烈的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使得雨果不停地鼓吹革命,而人道主义又为革命树立了一个目标。

    这种情感,我们在《九三年》中看得尤为明显:戈万作为革命的一员大将,却因叛军首领让·朗德纳克做了一件仁慈的事情而将他放走,甚至甘愿顶替让·朗德纳克被军法处置,其老师西穆尔丹由于悲痛而自杀。

    现实生活中,我们从没有听说过一名革命将军竟然如此不顾全大局的,然而,这正是雨果作品中的魅力所在——来源于现世而高于现实。雨果作品中的人道主义追求是现实中所无法实现的,但这样的理想也是全世界所共同追求的。这就是为什么雨果的作品被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不得不说,雨果这样地追求人道主义,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样甚至超越了现在的社会现实,以至于总有人认为浪漫主义作品脱离现实。但还是那句话——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这样的作品才是配得上“经典”二字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的作品言辞犀利,充满讽刺资,同时还是一位浪漫的作家,被人们称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rw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