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医疗手段主要有:砭、针、灸、导引、按跷、中药、祝由……其中砭可以算是最古老的方法,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因之名其石曰砭石。砭石是由锥形或楔形的石块制成,用于砭刺体表以治疗病痛,或作排脓放血之用。
先澄清一个误解:并没有一种石头的名字叫做砭石。砭是指用石头治病的方法,是术,而用来施行这个术的石头就叫做砭石。所以但凡是对人体没有伤害性物质、适合用于治病的石头就可以叫做砭石。
《山海经·东山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箴石,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这里的箴石就是指适合用于施行砭术的石头。
《黄帝内经》中有多处提到砭术:……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藏六府,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
在新石器时代,石头、木头是主要工具原材料。在人们采集、加工石头的过程中,接解到了一类石头,发现身体的反映与接触到其它的石头不同,是对身体有利的,于是便将这类石头开发为医疗器具。
在经络尚未被发现的时代,身体与生俱来的自我疗愈本能主导着人类的治病趋向,与动物类似。比如说:热带森林中的猴子,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的树皮。这种树皮中含有金鸡纳霜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野牛得了皮肤癣后,会长途跋涉跑到湖边,在泥浆中“沐浴”一番。然后爬上岸来,慢慢将泥浆晾干。不久,它又再去湖边“沐浴”,直到把癣治好为止。洗泥浆浴并非野牛的“专利”,犀牛和河马等也有这一爱好。因为泥浆浴不仅能治病疗伤,还有防病作用。所罗门群岛上的野兔一旦遭受外伤流血,便会想方设法找到蜘蛛网,并将其缠绕在伤口上,和人们受伤时用纱布包扎伤口的道理一样……
因此,新石器时代的人代依循着本能的身体智慧,充分利用砭石的特性,可能并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但仍然在使用过程中将砭术逐步完善。现代的研究补上了这个空缺:砭石含有三十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镁、锌、铬、锶、硒等20多种抗衰老元素;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其频带极宽,远红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20微米;超声波脉冲:砭石每摩擦人体一次就能产生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超声波脉冲,平均超声波脉冲次数可达3708次,频率范围为2~200万赫兹是所有材质之首。
随着时间的推移,砭石使用方法也日益丰富: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拍、揉、振、拔、温、凉、闻、挝……
感是感应,通过砭石与人体的接触进行能量层面的交互,产生做用。自古至今佩带玉的习惯其实也就是感法;压是在感的基础上增加力的作用;滚又扩大了压的操作面积;刺的应用即为针灸的前身;而闻就比较有意思,以砭石为乐器,通过敲击产生音波,以音乐治病。
民间向来有用瓷汤勺蘸香油刮痧降火或退烧的方法,也就是为人熟知日常所说的“刮痧”,砭术中的刮法。亦是现今使用最广泛的砭术之一,以疏通经络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脸部拔经术》中所采用的就是划法。同样是在经络上起作用。
揉是使用一定的压力,作用于肌肉层,比擦法层次较深,作用强度较大,渗透层次更深,能更有效的激励气血、活化气血循环、放松肌肉。而最能体现揉法效果的莫过于揉腹: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能使整个腹部内脏得到运动。
”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摘自《颐身集》
艾益生-刮痧课件视频05-揉腹刮痧 讲师:朱晓红_腾讯视频
现代医学则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故而对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状况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虽然堪称最古老中医术,却绵延千年,即使在西方医学大行其道的环境下,也依然在人们日常养生保健占有相当高的地位,且日渐为人所重视。足以证明砭术的有效性。
砭术也从未停步不前,在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下,研发出了整套集感、压、擦、刮、揉、振、拔、温、凉等使用方法于一身的刮痧按摩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一套得心应手的利器,辅以相关的知识技能,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践行,足以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多利器使用心得,欢迎交流!
除了砭术,艾灸亦是家庭常用之养生、调理身体的上选---“艾”你所爱;
所谓的导引,除了八段锦、五禽戏还有---经络功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