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周易》里说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一个人之所以锒铛入狱,那都是自己恶贯满盈,自作自受的结果。
我们现在说善说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个善人,谁会认为自己是个恶人呢。所以有人虽然作恶,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恶人。
比如有一个小偷偷了东西,被警察局抓到了,官员说:“你这个孩子,这样的行为很不孝。”孩子就理直气壮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不孝,我对我的父母可好了。”就算一个人哪怕他锒铛入狱了,有人说他不孝他也不觉得。反而觉得自己对父母挺好的。
《弟子规》上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自己身体有病,让父母跟着我们担忧。我们德行上有问题,都锒铛入狱了,那就会让父母家人跟着我们蒙羞。我们这样可是大不孝。可是有人还认为自己是孝子。
所以善恶的标准,不是我们认为自己是善人就是善人,认为自己是恶人就是恶人。那是得有统一的圣人的标准。
圣人的标准,我们也要学一学,才知道目己是个善人还是恶人。《弟子规》就是儒家做人的根本,道家的做人的根本是《太上感应篇》,还有《十善业道经》,都可以拿来一一对照,才知道自己是善还是恶。
读《太上感应篇》上面有一句话“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就是看到别人有获得,就像自己有获得一样高兴。看到别人有损失,就像自己有损失一样难过。这才叫有同情心。
我们和别人有同样情感的心吗?别人有过失,我们心里怎么想。会不会难过,觉得自己没有帮他事先避免这个过失。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并不是这种心态,反而是刚好相反,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失。”比如在开会时,领导表扬了一个同事,我们是为他高兴吗?有人却恰恰相反,甚至心里在想:怎么他又得到表扬了,我做得也很好,领导为什么没有看到我呢。
要是别人做了一件错事,被领导批评了,我们会为他的过失感到难过吗?有人却恰恰相反,心里想:他做的错事坏事,又被领导给发现了。其实这样就是在幸灾乐祸、沾沾自喜。
如此可见,当我们的内心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善时,难免起心动念就是恶的念头起来了。那这样我们就要读圣贤经典,它会把不善的心,恶的心,歪曲的心,照得一清二楚。假如不读会有什么结果呢?那就遇到生活不如意或者遇到很多挫折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