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这个学期的上课的时间问题,有很多让我心动的讲座我都没有机会去听。
我开始琢磨,我没有去听这些讲座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听讲座意味着投入时间去参与一个人的分享,也意味着自己自习的时间会相对减少。由于我听的讲座主题都比较泛,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难以定义,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帮我打开一个新领域的门。而至于这个领域是如何的,我好像没有过分在意。
不过无论如何,事已至此,我就全然接受。
我告诉自己,如果我意识到自己深刻需要什么,我一定会主动争取。如非必要,勇敢的去放弃一些非必要性的讲座也是可以的。
------2
今天我接触到一个视频,是郝景芳女士在世纪大讲堂做的一个演讲,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下,为何我们需要通识教育。认真地去聆听了郝景芳女士的分享之后,我不禁想到了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如果时间有限,我还要迷茫多久?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之前我总是在纠结我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应该如何走,不敢确定大步往前迈,好像没有高中那种目标明确尽管往前冲的豪迈。当我尝试跳离我自身所处的环境,去看看周围的那些和我差不多年纪的青年都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是我自己再给自己设置限制。
已经成年了,就意味着不小了,可以承担责任了。仍然在上学,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我们去承担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其实,当我们成年以后,父母还愿意为我们支付学费,这实际是一个很大的恩赐了。然而,不要把它当做理所当然。
我们应该已经长大了,应该试着去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了。尽管,因为各种原因,现在还做不到自己支持自己上学,但是至少,在心态上要成长了。
所以,我问自己,我还要迷茫多久?
对于个人来说,过程的意义重大,然而在他人眼里,对别人有用的,其实只是一个结果。你可以给别人一个什么作品,什么结论,或者什么推理过程?
爱因斯坦曾经有过一个表述,类似的意思是:如果给我一个小时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会用55分钟去澄清这个问题,然后用5分钟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强调的,也许是找到对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的重要性。然而,如果迁移一下,把这个思想放到青少年的迷茫问题上来看,又会有什么新的想法?
即,如果我只有24小时可以活,我会迷茫多久?
当我不确定路的方向的时候,我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确定我的目标,找到我想走的路?澄清我的问题?
有一个关键的地方是,澄清问题不是仅仅靠想就可以搞定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不少的尝试,已找到最终的答案。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我在成功的路上,对吗?
当我跳离自身环境,去看那些活的肆意潇洒有成就的人们,也明白了——青春是一个绝好的时机,值得勇敢去尝试。如果自己都不珍惜这个青春时光,也不再会有人去提醒你,直到时光已逝,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3
曾经我问过自己,如果我是一个亿万富翁,我会做什么?当我已经不需要去考虑金钱的问题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然后再去看看现实生活中,那些顶级富豪们,他们在做什么?从他们身上,我能汲取到什么精神力量?
我也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才意识到:金钱,其实可以是一种工具。
有了金钱,它可以帮我解决生活的基本问题。
然而,金钱毕竟不是全部,它是身外之物。
当我把金钱看成工具之后,我知道我需要努力去赢取我需要的金钱去支撑我想要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也意识到,生活中还有更多宝贵的东西值得去坚守,我不需要让金钱成为我的枷锁。
外语,是不是也是一个工具?计算机技术,是不是也是一个工具?甚至,数学思维是不是也可以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工具?
当我试着把我生活中许多东西看成是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工具的时候,我会突然意识到世界的广阔,人生的宽广。
然而,基础是,把这些工具掌握好。
我告诉自己:人生有限,我不要迷茫太久,要在行动中矫正自己的理想与航标,掌握好工具,然后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正如曾有人说过的一句话——成为你想看到的这个世界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