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一个多月的一年级生活的发现:其实孩子都是喜欢去学校的,现在学校的课程也不是太无聊(至少图图学校的课程好像还蛮有意思的)。作业呢本身孩子也不是太抗拒 ,目前看图图他对这些作业也是兵来将挡,接受的状态,没觉得太多太多或者太难太难。
反倒是有时候我过度的要求,比如这个字写的不好 重写 这个错了没改过来重写这个没读好 重读 这个画的不好 重画 这个跳绳跳的不好 重跳之类的要求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
所以,我现在决定,我不再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重做 再做 ”之类的。都让他自己来吧。他没问题就没问题。精益求精是我想要的,那我的目标就是,除非我确定我这么说这么做可以让他快乐 感到轻松和成就感. 要不然,他已经写了 做了 就不要再搞他了。
图图回来和我说语文老师(那个严格的)上课很有意思,数学老师的一些儿歌什么的也很有意思,有个老师叫什么名字很搞笑等等。他对课堂是充满新鲜感的。
作业呢,我也接受了,现在就是这么一个节奏,反正就是老师发给家长。我发给托管老师。图图去问托管老师还有吗还有吗还有吗做到没有了就好了。他也是不烦不燥的做着。老师说他做题的速度,理解,书写什么的都还行的。
所以,就不要把明明有的资源给假装没有吧。就像老师发了什么重要通知,我也是打开钉钉看了又看啊。我知道有钉钉了,我就不记录了。回到家该看书看书,该运动运动(回来的路上),该看电视看电视。他通过这个状态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很好啊. 现在洗澡不用催,拼命进去自己搞定。早上起床不用催, 闭着眼睛就坐在椅子上读书了。回到家,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说说,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厌学,我觉得不是课堂上的问题。更多真的是作业的压力。每个孩子都说妈妈不辅导作业 都是最好的妈妈。真的是这样。至于孩子能不能好好听课,能不能好好做作业,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你要认真听课”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课外的读书,对话,生活,实操来练习的。课堂和作业其实已经是他当下的理解力,专注力,逻辑推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模仿能力等等的综合体现了。而不是试图通过上课和作业训练这方面能力。题目不会,上课听不懂之类的问题,是内在能力的体现。所以要抓这。
不仅是10岁的孩子是不听道理的,我们这么大了,我们懂那么多道理,看那么多书,但是还是有很多事情我们不会去做,或者做不到啊。。。。就像看书一样,不是我想认真看就能看进去的吧,比如现在给我一本汽车生产的书。
一件事的发生过程,就是内在各种能力的训练过程,而且是不知不觉发生的,不感到枯燥。然后我们的对话就是思路思维。专注力 观察力 想象力 我认为都是天生就有的 。不需要刻意培养 ,但需要精心维护 。
成绩是过去所有一切发生的当下结果。在乎成绩,如果推动着我们前进,那就去在乎。但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很烦躁焦炉,那这种在乎就阻碍了我们的前进和关系,那就可以暂时不去在乎。
在乎化作行动啊。比如我想要第一名,那我需要做什么,然后去做。如果心里在乎,行动上不做,那只能自己找烦恼。
如果他考不好了,或者受到了一些惩罚之类的,我会如何呢?这些都是来看见我们自己的焦点和信念的。同时同一句话,带着不同的情绪,表情,动作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力。更别说同样是陪作业,或者跑步之类的。在做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内心,情绪,表达,身体,都在传递着信息。是的,同样是坐在他身边,如果感受到的是压力,催促,控制,高标准,和感受到心安,温暖,信任,是完全不同的。他的行为和内心也会完全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