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这其实是一篇极具个性化的童话作品,其忧伤与希望的风格恰恰是新美南吉的风格。因为新美南吉是一个对疾病和死亡有着清醒领会的人,因为疾病而忧伤,因为年轻而希望。
从字面上来解读,会把它当成朋友信守承诺的童话,实际上,这是一篇理解死亡的童话。而且这里的死亡还不同于一般童话里“巫婆”的死亡。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小鸟和树是好友,临别时有个约定,来年继续唱歌听歌的生活。可树被伐掉送进工厂被加工成火柴卖掉后烧了,小鸟对着由火柴点燃的灯唱了歌后飞走了。
这里有浓重的悲哀和忧伤。这里也有童话般的乐观与希望,只是这里的希望难抵故事深层的悲伤。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鸟,其实在作者那里是那棵树。我们暂且从小鸟的角度去分析。树的死亡带来的是小鸟生活的失衡。在未别之前,小鸟和树的生活是这样的:“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天天”唱歌听歌的生活,就是童话里的生活。这意味着小鸟和树的关系非同一般,这是相互依恋依存的关系。这是一种稳定的生活常态。作为故事,平静需要被打破。于是,树死了。
从小鸟找不到树,到对着灯火唱了歌。这里的心情崎岖几经波折。首先是震惊、惊讶、出乎意料、感觉不真实,是对事实的否认和不接受。是怀疑,是不敢相信。
但小鸟还是想要找到这颗被砍伐的树,要找到没了根的那颗树。树根告诉它在山谷的工厂里。这便是小鸟的希望,还可以看到,还能对没有根的树唱歌,以了心愿。
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工厂的大门告诉它,被做成火柴卖掉了。树不仅没有了根,还被碎了身,从高大的树到细小的火柴棒。但树还在,这就是小鸟的希望,它还可以对着火柴唱歌,以了心愿。
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买了火柴的小女孩告诉它,火柴已经用过,但被火柴点燃的灯火还在。树不仅没有了根,也没有了身。树在世间的存在已经失去了依据。树从此消失地无影无踪。这个心愿该如何了?
小鸟对灯火唱歌,是因为这灯火是那棵树在世间唯一的也是最后有关联的存在或遗产。小鸟明白的是,那颗曾与它朝夕相处的树、那颗它唱歌树听歌的树,不会回来了。它要唱给这最后的灯火,以了心愿,以此祭奠曾经和自己相伴的树,以此祭奠自己曾经的那段生活,以此祭奠那回不去的岁月,树的、自己的。
小鸟飞走了。是继续留在森林,还是独闯江湖,不得而知。
我们不能只看到小鸟的信守承诺,还应该看到这其中的浓郁的悲哀、忧伤。有小鸟的,也有树的,其实,还有作者的。
作为读者,我们还应该继续深入,看到那与忧伤悲哀纠缠的丝丝希望。正是有缺憾的地方才会产生希望。疾病者希望健康,贫穷者希望财富,弱势者希望强大,分离者希望团聚。
童话应该告诉读者,结局是完美的、甜蜜的。但这篇童话实际上不是,它告诉我们,生活是有缺憾的,而缺憾是不完美的,但这不完美的缺憾,是希望产生的地方,是生活本身。新美南吉用童话的方式解释了这种生活的真实。这是一篇非典型童话。
这篇童话告诉孩子们,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不顺遂,请以小鸟的方式去对待生活的缺憾,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唱自己想唱的歌,为自己,也为这让自己产生希望的生活。
小鸟和树的故事,会被理解为友谊的故事。这个没有问题。但这种类型的友谊并不是孤例。这实际上是关于知音的故事类型。作为教学,想让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地话,可以加入“高山流水”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小鸟——俞伯牙 小鸟绝唱——俞伯牙摔琴
树——钟子期 树的死亡——钟子期死亡
版本一: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人教版、鲁教版《伯牙绝弦》)
版本二: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上海教材《高山流水》)
小鸟和树的关系,能达到天天唱歌听歌而不厌倦,这绝不是普通友谊能达到的,一定是涉及精神层面的交流才能实现的。喜欢的不是歌,而是歌背后的那个生命。小鸟想要追寻的不止是树,还有树背后那相看两不厌的灵魂。
【教学设计】
从单元设计的角度分析,这个单元的重点其实是编写童话。那么,如何让学生编写童话呢?
不要让学生另起炉灶地去生造,要让语文的读写结合地更紧密写。还是从这个童话出发,对它进行改写或补充。
作为知音故事的类型,死亡的总是那个善听的,而不是那个善音的。这是不能颠倒的。出于训练的目的,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可以做如下设计:
情境一:假如树活着,小鸟没有归来,会发生什么故事?(按照童话的逻辑,结尾应该是小鸟最终回来了。但也可以设计成小鸟最终没有回来,如果小鸟和树的关系真如知音,树会怎么办?——其实也是在问,如果俞伯牙先去世了,钟子期会怎么办?)
情境二:从故事的描述看,山谷下有工厂,在童话里,树知不知道这个事情,假如知道,他对自己的命运会有一个预期,冬天前的托付就更具冲击力了。另外,小鸟和树的交情,是从小到大的,还是只有不到一年的?其实单有知音这一项就给足了小鸟寻树的理由。如果再故事的基础上增加小鸟寻树的说服力,该如何补充小鸟和树的关系?
情境三:你认为小鸟会不会是最后一次对树唱歌?就像俞伯牙破琴断弦一般,此生不复鼓琴?可以续写这个故事。不管小鸟唱与不唱,请给出合适的理由,用故事来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