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余华《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读余华《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作者: 卡夫妥耶夫斯基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06:14 被阅读0次

如博尔赫斯所言,创造在记忆和遗忘之中。

1988年8月14日,少女杨柳车祸身亡(捐献眼角膜),1988年9月3日“我”因捐献的眼角膜而治好了眼疾,出院,根据杨柳的住址去小城烟,当日,在火车上遇老渔民沈良,听说了1949年军官谭良(发现就是沈良)以不规则几何埋下的十颗定时炸弹后撤退的故事,当“我”下车来到水泥桥发现工人挖掘出第八颗(其实是第九颗)炸弹后下决心寻找最后一颗而没去少女杨柳的家。

这当中,有“我”和外乡人在水泥桥桥洞发生的对话,是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发生,也就是1988年的“我”与1998年的外乡人的对话,外乡人向“我”讲述了眼疾、少女、炸弹。整个故事也就是以“我”、外乡人或者年轻男子进行交叉叙述,他们是不同时间的自己。不断重复,句子、情境不断叠加的叙述效果,使整个过程对记忆进行了模糊,修改,虚构(创造),加深,甚至信以为真,某种顽固的情感令人更愿意从岁月的记忆与遗忘中浑水摸鱼出信任的结果。之后,少女杨柳在1988年8月14日死于白血病(捐献眼角膜),而“我”出了车祸,同时眼睛患病,接受眼角膜后治好,于1988年9月3日出院,时间相同。

最后,也就是“很久以后”,“我”去到少女杨柳的家,她父亲表示她从没去过“我”说的那家医院并捐出眼角膜。以及,最后一颗炸弹分布在小城的十个地方,也就是十颗炸弹。

(也许是九颗定时炸弹对应另外九颗炸弹,中间的点也是其中一颗,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空间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爆炸?谁有高见?)

另,余华真会玩。

相关文章

  • 读余华《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如博尔赫斯所言,创造在记忆和遗忘之中。 1988年8月14日,少女杨柳车祸身亡(捐献眼角膜),1988年9月3日“...

  •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余华

  • 生命只有一次,大胆的成为你自己

    很喜欢的两段话,分享给大家。 余华在《此文献给少女杨柳》中写道:“我拒绝一切危险的往来。我曾经遇到过很多次令我害怕...

  • 献给余华

    明天依旧还在,我依然活着。 兄弟还在热情拥抱,苦难过后便是精彩的明天, 看着许三观卖血,重新燃起生活。 许多人在不...

  • 此文献给少女无名

    一 三层下到二层的台阶有11级,二层下到一层的台阶只剩9级。推开阻路的楼道门,穿过暗长的走廊,身后不时传来槖槖的脚...

  • 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读余华《活着》有感 合卷数日,今天终于提笔决定写下此文,以此回顾一位老人的...

  • 是怎样的《活着》来支撑着我们活着

    ____读 余华《活着》有感 余华说:“日出...

  • 读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是余华的经典短篇,前...

  • 读余华

    第一次接触余华的书在大学,图书馆借的《活着》,那时候很少看课外书,是的,阅读量少的可怜。那时候对于青春文学正是如痴...

  • 读余华

    读余华,令我痛苦!这是我读余华的感受。在余华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生而为人,从未有过的恐惧、羞耻、悔悟、不幸和绝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余华《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cy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