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载: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可见窦家祖上是有着传奇般的名望。当然,这里的五窦已经不是五代时的五窦了。但这盛唐的五窦其名望也不输他祖上,直让人羡慕嫉妒恨吧。
此前老夫已经写过窦叔向,窦老爷子正是这五个虎子的爸,可见虎父无犬子。除了《唐才子传》父子六人皆有记载,其余的史册并未浓墨重彩的铺叙开来,可见除了功名利禄占了一席之地,其他方面应该是资质平平,用现代的话说,出了一屋会读书的,而不是一屋子会做事的。这也算是略微平衡一点。
五窦的成就在于出了一本《联珠集》,遗憾的是,此书早已失传了,甚是可惜。由于此书早已遗失,也就很难看出来他们兄弟之间的真正才能。只能凭一些蛛丝马迹做管中窥豹了。
窦常写过《谒诸葛武侯庙》,兹录如下: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
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
窦诗相比杜二的《蜀相》,无论其境界还是写作技巧均相差太远,窦诗无名也就不足为怪了,此亦摘录杜子美之《蜀相》,以供读者品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窦家五兄弟中,有以孝闻名者,当数窦群,据说窦群在母亲去逝时,哀痛不已,咬下一根手指放在母亲的棺椁中,并在墓道旁搭一草棚,直到守孝期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直接就当了官。 老实说,老夫每读到此处,便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受,生怕自己的手指断了去。若论忠孝,孔孟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知道当时的窦群是不是还记得圣人之言呢?其实,中国从古到今从来不缺少表演,更不缺少通过表演而上位的人,还是纪晓岚把话说明白了:这世上之人,无非名利二字。
写五窦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可写,那就每人引用他们的一首诗,供大家评判吧:
《望终南》
窦牟
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
白云兼似雪,清昼乍生寒。
九陌峰如坠,千门翠可团。
欲知形胜尽,都在紫宸看。
《春雨》
窦群
昨日偷闲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
人间尽似逢花雨,莫爱芳菲湿绮罗。
《金山寺》
窦庠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家五兄弟留下的诗在数量上差不多,在水平上也无太大差别,这些诗放在诗歌鼎盛的唐代,真的有点拿不出手。更别论与钱起,小李杜相比。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唐才子传》对五窦记叙如下:
常,字中行,叔向之子也。京兆人。大历十四年王储榜及第。初历従事,累官水部员外郎,连除阆、夔、江、抚四州刺史。后人为国子祭酒而终。常兄弟五人,联芳比藻,词价霭然,法度风流,相距不远。且俱陈力王事,膺宠清流,岂怀玉迷津区区之比哉。后人集所著诗通一百首为五卷,名《窦氏联珠集》,谓若五星然。常集十八卷,及撰韩翃至皎然三十人诗,合三百五十篇为《南薰集》,各系以赞,为三卷,今并传焉。
牟,字贻周,贞元二年张正甫榜进士。初,学问于江东,家居孝谨,善事继母,奇文异行,闻于京师。舅给事中袁高,当时专重名,甄拔甚多,而牟未尝干谒,竟捷文场。始佐六府五公,八迁至检校虞部。元和五年,拜尚书虞部郎中,转洛阳令、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仕终国子司业。牟晚従昭义卢従史,従史浸骄,牟度不可谏,即移疾归,居东都别业。长庆二年卒。昌黎韩先生为之《墓志》云。
群,字丹列,初隐毗陵,称处士。性至孝,定省无少怠。及母卒,哀踊不已,啮一指置棺中,结庐墓次。终丧,苏州刺史韦夏卿荐之,举孝廉,德宗擢为左拾遗。宪宗立,转吏部郎中,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奇之,表以自副。武元衡辅政,荐为御史中丞。群引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宰相李吉甫不可。群等怨,遂捃摭吉甫阴事告之。帝面覆多诳,大怒,欲杀群等,吉甫又为力救得解。出为黔南观察使,迁容管经略使,卒官所。家无余财,惟图书万轴耳。
庠,字胄卿,尝应辟三佐大府,调奉先令,迁东都留守判官,拜户部员外郎。贞元中,出为婺、登二州刺史。平生工文甚苦,著述亦多,今并传之。
巩,字友封,状貌瑰伟,少博览,无不通。性宏放,好谈古今,所居多长者车辙。时诸兄已达,巩尚来场屋间,颇抑初志。作《放鱼》诗云:"黄金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人知其述怀也。元和二年王源中榜进士。佐缁青幕府,累迁秘书少监,拜御史中丞,仕终武昌观察副使。巩平居与人言不出口,时号为"嗫嚅翁"云。
小鹿评曰:诗穷而后工,类于五窦者,享锦衣玉食,无有郁积,难观民苦,自然无好作留世。以此观之,世之徒有虚名者,岂唯五窦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