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离职还有一个月整。想想自己从毕业到结识积木宝贝,进入早教这个行业。在这里度过了六百多天,上了也有近一千节课,接触了有上百个孩子。我一直都特别感谢和积木宝贝的相遇,也特别感谢和这些孩子们家长们的相遇。
从最开始,我很讨厌那些新闻中的熊孩子,对孩子了解不深。到现在,发自内心的欣赏每一个孩子。即使有时候被孩子误伤。还记得有一次被孩子打到脸,除了在众人面前的些许尴尬,其他并没有生气、恼怒以及对孩子的丝毫责怪。因为我慢慢开始理解孩子了。
都说为人师表,我是恰恰相反,这两年,我学到最有用的东西,都是从孩子身上得来的。
发现生活的乐趣。
孩子的眼睛是最纯真和澄澈的,每个孩子对这个世界都抱有初始的好奇心,探索欲。对孩子来说,世界是美好的,完美无缺的。这也是我最开始进行业时,我可爱的前辈告诉我的——孩子都超级喜欢圆形的东西,喜欢气球,各类球体。而且孩子都认为世界是完美的。
我私下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喜欢圆形的原因?因为圆代表完美。工作中我也发现,孩子确实都很偏爱球类。
当我很努力的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这个感觉真的不一样了。
比如上创意课的时候,我们拿到教案,探索棉花。在大人眼里看起来无聊透顶。但真的做起来,其实乐趣无穷。比如棉花的一百种玩法?看听触味嗅撕捏弹吹扔滚抛拉藏拍压踩粘贴画剪挤推等等等等,如果再加上水?加上颜料?加上碎纸?加上塑料?。。。。。。。简直无限可能!这叫发散思维,创造力。多美的事情!
事实上,最开始我对着棉花只能苦思冥想= =。。。。这就是思维被限制的结果。
长时间以来我都不喜欢做手工,动手能力渣渣到负数。不喜欢做家务。毕竟从小到大只学习看书,不做其他事情。
现在我静下心来完成一个作品,做一个涂色,细细地去观察不同颜色的区别。生活中也慢慢开始整理、收纳、做家务、制作首饰耳环等等。做的时候心很平静,做完很喜悦,也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从而发现无穷的美好生活的乐趣。
我想说,这都是从孩子身上学习到的。
不要着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做一件事都是为了结果。如果这件事,让我看不到结果或者效果,我就不会去做了。
但生活中很多事,是你做了,才知道效果是什么。尤其很多重要的东西,是需要长期做才能收获的。比如健身,比如读书,比如学习,比如写日记,比如成长。如果为了结果去做,人往往很容易着急。
对孩子来说,他们会:我为了成长才做这件事?不是。好玩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这个东西好玩,我要去摸一下看一下研究一下。爬坡,钻洞好玩,我就爬来爬去,钻来钻去。大人或者专业的早教老师知道,孩子摸的时候会锻炼他们的触觉,认真看和研究的时候锻炼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爬、钻的时候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运动能力。可是我们会对孩子说:“”宝宝,为了锻炼你的专注力,快去看这个东西!”吗?
NO,不会!因为太傻了!孩子根本不会听,也不会理你哈哈哈哈哈!!(所以为什么大人讲话孩子都一幅没听到的样子,可能在孩子看来你说的话很傻,哈哈哈哈。)
但是上课时候我们还是不停的说这些:手眼协调、专注力、目标感、意志力、双边协调、肌肉力量等等。为什么?是为了说给家长听的。只有大人才会被这样的话激发行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要做什么事,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我也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会被他们感染的这种无忧无虑的快乐。)
所以我也开始尝试放慢脚步,尝试让自己不要那么着急,不要那么看重效果,只是为了单纯的做这件事而去做。
结果去年达到最近几年的阅读量新高。我觉得还是蛮开心的!
善意宽容的对待这个世界
对孩子来说,世界没有善恶对错之分,世界就是如此而已。他们凭感觉,凭小脑袋里的奇思妙想去评价和判断。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
这是我从哪本书上看来的?我忘记了。但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不断验证甚至超出范围的切身体会这件事。
相信跟孩子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以及为人父母的,都有所体会,孩子那种最初的爱和善,特别能触动你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孩子会抱着你说:妈妈,别生气了。妈妈,我爱你。
孩子会在你跟他打招呼的时候害羞的别过脑袋,却又在你走了以后偷偷跟着你,看着你。
孩子会在拿到一个玩具时候跑过来递给你和你分享他的喜悦。
孩子会在选座位的时候默默搬凳子坐在你旁边。
孩子会用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你。
孩子会在教室疯跑甚至尖叫,你看到他注意到他的时候,他会无比欢喜。
孩子会在你假装哭泣的时候,怯生生的看着你,再用一个拥抱治愈你。
孩子一个笑脸,都让你觉得无比欢喜开心。心里再装不下其他烦恼,只有满满的爱。
尤其让我心疼的是那些所谓的“坏孩子”、“淘气孩子”。他们打人,咬人,抢东西,大声尖叫,无理取闹,撒泼打滚,胡搅蛮缠,哭闹不休,让人头疼不已。其实他们只是在获取关注和爱,就像他们静静地站在你身边仰视着你一样。只是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所以,给他们关注,爱。在他们哭闹的时候,在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用一个拥抱来取代说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得到过印证。
对我来说,我突然理解了很多待人苛刻的成年人,接受了很多他人让人苦恼的行为。公交车上的争吵,排队时的拥挤,不遵守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家中长辈无端的指责等等。我能用理解,来代替生气了。
是孩子打开了我的狭隘。
情绪管理
为什么我超爱提情绪管理能力。可能就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接受过好的情绪管理教育吧。有情绪,不能接纳;有问题,不会解决。
这也不是应试教育考试大纲的范围不是?但这真真切切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体就不阐述了。(笑意摊手)
总而言之,我学到了用更多乐趣、爱心、美好来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感谢所遇到的每一个可爱的天使宝贝们,希望你们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永远保持美好的童心。
O(∩_∩)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