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平时喜欢散步的爱人,我们准备出去散步,却发现钥匙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了好大一会儿,突然想起来,可能忘记在学校窗台上了。于是,我们改变散步的方向,步行去学校拿钥匙。
20分钟,我们来到学校,拿了钥匙,我说:“既然已经来了,干脆到操场捉知了吧!”
拿了一根竹竿,打开手机上的灯光,来到操场上,操场最东边有一排高大的粗杨树,这一排杨树有十几年的树龄了,有两个人的腰那么粗,我和爱人举着手机,抬头一人负责一颗杨树的一面,从树根往上瞅到树干,转一圈,没有知了,再往前走。
找了两三棵树,就发现一只知了正在慢慢往上爬,我开心极了,赶忙拿下来放在塑料袋里。这是今年抓到的第一只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064361/2f665a40acfd7fa4.jpg)
有了第一只,接着又看到第二只,第三只,20分钟的时间,我俩就捉了7只知了,听着知了在塑料袋里,爪子不停地抓动发出的吱吱喳喳的声音,此时觉着好像是那么动听的音乐。
回来的路上,我想起儿时捉知了的趣事:
小时候,留在我脑海里的是和哥哥一起捉知了,当时我有5-6岁,夏日的傍晚,我跟在比我大两岁的哥哥身后,哥哥拿着手电筒、铁铲,我拿着竹竿、罐头瓶,一前一后来到村子里的小树林,准确地说是无人居住,还没有盖房子的宅基地,此时天色渐晚,我们先在榆树、杨树、柳树旁边的地上找躲藏在土地里的知了猴,有的知了猴正从土里往外钻,哥哥就拿着铁铲,专门找地上有不规则的小窟窿,用铁铲一挖,如果会变大,可能就是知了洞,接着继续挖,很快就能找到一只知了;如果小窟窿挖一下没有变大,仍然是老样子,就可能是蚂蚁洞,就停止挖掘,往前继续寻找。
等到天色已晚,四周看不清楚的时候,此时知了开始自己钻出洞口,往附近的树上爬。我和哥哥就不在低头在地上寻找,而是抬头拿着手电筒照明,专门看树干上,因为知了正爬到树上,等爬到一定得高度,就开始蜕变了。
我和哥哥有时运气好,能捉20多只,也有更多捉50多只,每次手电筒照着看到一只知了正在树上慢慢爬,伸手拿下来,放在罐头瓶里,此时心里很有成就感,甭提有多高兴了。
清晨黎明时分,知了蜕变之后,成为老知了,会展翅飞到树上高处,这时候就很难再捉到它们了。
也有在夏日的午后,偶尔我跟着大哥去捉黑色的老知了。闷热的下午,知了会在树上不停地吱吱地叫着,哥哥拿着竹竿,上面绑着一个铁圈,铁圈周围上缠着一个塑料袋,看到正在吱吱叫的知了,我大哥悄悄走过去,拿着竹竿在知了后面,偷偷地快速把知了套住,当然很多时候,知了反应敏捷,不等塑料袋套住头部,就蹭地一声飞走了。不过,也有一些知了反应慢,被我们套在塑料袋里,成为袋中之物。
记得在我们家的院子里,有很多不太粗的小榆树,有时哥哥会在晚上的榆树中间,点上一堆火,迅速摇晃榆树,有些知了会被摇的晕头转向,飞向有光亮的火堆里,正好被烤熟,我们可以美美吃一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