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自己做了父母以后,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有多重,父母对子女的爱有多深。
01宝宝难入眠
昨天晚上10点钟我带着宝宝睡觉,之前几天给宝宝播放促眠音乐,宝宝不到20分钟就睡着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昨晚宝宝老是睡不着,10点钟去睡,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下要去上厕所,一下要帮她按背脊,被小孩反复折腾,累到不行,却睡意全无。我忍不住对小孩发火了,从10点折腾到12点,整整两个小时,小孩才睡着。
你是不是觉得对1个两岁的小孩发火,实在不应该。其实我也觉得自己不应该发火,可当时就是忍不住。过后想想,那么小的小孩,她什么也不懂。骂她有什么用,其实小孩睡不着也挺难过的,我还骂她,宝宝可能会带着伤心、害怕的感觉入睡,既不利于孩子的睡眠,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小孩睡不着、肯定有其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我们不能只是看到表面现象,而应该冷静的去深挖现象背后的原因。孩子是不是不舒服,是不是吃坏什么东西?
我这样思考的时候,突然想起一句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就是若要小孩健健康康,舒舒服服,不能吃太饱,也不能穿太多,要留有三分余地。饭吃七分饱,衣着穿的时候摸摸宝宝背部不是太冷就行。
我回忆一下,昨晚孩子睡觉前,跟往常不同的就是喝了太多的水,又吃了花生米,喝足吃饱之后又喝了跟平时一样量的奶。吃的太饱,喝的太足,导致小儿睡卧不安。
孩子本身没有错,错在照顾孩子的我们,孩子睡不着,我休息不好,最后我归因归到孩子身上。说孩子不乖,还骂孩子,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其实,最终是因为我们不会照顾孩子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就得耐心的学,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02忆童年
说带小孩累,小孩淘气。想想我们小时候,难道就不淘气吗?难道就不累父母吗?我小时候,虽然懂事,生活学习都不怎么让父母操心。但我身体不好,让父母受了很多累。
上小学前我出麻疹,妈妈每天背我去办事处打针。来回要上坡下坡,背着个孩子上坡下坡其实挺累的,但妈妈没有怨言。有一次我因为感冒用错了针水,一开始痒,后面不省人事。可把妈妈急坏了,最后打了解毒针,万幸得以捡回一条性命。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无论我们长多大,甚至已为人父、为人母,回忆起童年,往事任历历在目。
童年往事不胜枚举。虽然自己是个女孩,但在上小学三年级以前,还是挺淘气的,像个男孩子,脚上有两三个伤疤都是那会留下的。
一次是因为戏水,跳到水沟了被玻璃扎到,不敢和父母说,还逞强一蹦一跳去放牛,后来妈妈发现了,带我去包扎,妈妈没有骂我。那久正好是春耕插秧时节,我为了图新鲜,一只脚放在田埂上,一只脚踏在水田里,美其名曰帮妈妈插秧, 其实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之心。妈妈也没说我,现在想想,妈妈对我挺宽容的。
还记得有一次,和村里的小伙伴玩斗鸡,伤到了膝盖。后来妈妈爸妈背着我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去乡卫生所看病,印象中那次好像还打了局部麻醉,做了个小手术。那只脚一两个月都没法落地,妈妈天天背着我上学放学。但妈妈依旧任劳任怨,没骂过我一句,没对我发过半句牢骚。
03写在最后
妈妈这种处事不惊的风格非常值得我学习,比起妈妈,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养儿方知父母恩,想想自己小时候有多淘气,虽然身为女孩子,却屡屡惹祸、屡屡受伤,给父母添了多少麻烦,可母亲没对我大吼大叫过,默默的付出,积极的应对。
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恩情比海深。自己曾经是孩子,现在是父母。理解了父母,也应该理解孩子。但好像自己陷入了一个很奇怪的怪相,自己是孩子的时候,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做了父母后又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总是处在一个错位、偏离角色和脱离实际的状态。
想想自己上小学三年级前,虽然是个女孩,但成天像个假小子,不停的惹祸,不断的受伤。但妈妈从来没骂过我,没对我发过牢骚,更别说对我大吼大叫了。
而现在作为父母的我呢?只要孩子犯错,就不停的骂孩子,不停的在孩子耳边唠叨,孩子能不叛逆吗?对两岁的孩子都要骂?不停的对孩子使用暴力语言。想想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恩情比海深。父母不打不骂养育了我,现在才知道父母有多辛苦,但爸爸妈妈从不把苦字挂在嘴边,从不对我发牢骚,从不在我面前埋怨,这得要多大的气度。
其实,作为现代合格的父母,既要履行对孩子的监护权,担负起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思想行为。
初为人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育儿方法和理念,在实践当中融会贯通,在实践当中不断历练。不着急,不揠苗助长,怀揣一颗良好的心态,陪孩子慢慢长大,不吼不叫,不打不骂,耐心的静待花儿绽放,光芒四射。
网友评论